1. <sub id="be93d"></sub>
    2. <wbr id="be93d"></wbr>
        <nav id="be93d"></nav><form id="be93d"></form>

          《青島理工大學報》  

          第01版:要聞

          學校和濰坊學院、青島黃海學院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

          摘要:


          戰略合作意向書簽訂儀式現場      供圖 :宣傳部


          本報訊 ( 撰稿 王云霞)12 月11 日,青島理工大學和濰坊學院、青島黃海學院戰略合作意向簽訂儀式在黃島校區舉行。濰坊學院黨委書記徐梅,青島黃海學院董事長劉常青、黨委書記李東出席簽約儀式,學校黨委書記楊赟出席并主持簽約儀式。濰坊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來逢波,青島黃海學院校長李清山,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凱代表三校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三校領導班子成員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張凱對濰坊學院、青島黃海學院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學校發展歷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基本情況,他表示,經過 71年的奮力建設,學校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土木建筑、機械制造、環境能源學科特色鮮明,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將錨定第四次黨代會確立的目標任務,弘揚理工精神傳統,加快推進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理工大學建設。

          來逢波從辦學歷史、學生培養、學科建設、服務地方等方面介紹了濰坊學院基本情況。他表示,青島理工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特色明顯,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成效突出,希望以此次簽約為契機,與學校進行更加具體和深入地交流學習,補短板、強優勢,推動濰坊學院新一輪發展。

          李清山從歷史沿革、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介紹了青島黃海學院基本情況,他表示,青島黃海學院作為一所民辦本科高校,希望有更多機會與各高校交流和學習,為學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傳經送寶。

          李東在講話中表示,青島理工大學和濰坊學院都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兩校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高質量的發展和突破。本次三方協議的簽訂,是對青島黃海學院未來實現更高層次發展的一次賦能,青島黃海學院將認真履行合作協議規定事項,助推戰略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劉常青表示,本次三方協議的簽訂,為青島黃海學院打造了一個難得的學習交流平臺。對學校未來進一步提高辦學層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希望通過本次簽約,進一步加強三校之間的相互支持和協作,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為山東省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作出貢獻。

          徐梅在講話中表示,青島理工大學和青島黃海學院是山東省高等教育的典范,近年來,兩校在高水平學科建設、新時代思政育人、高質量特色發展等方面均取得了優異成績,三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此次簽訂三方協議,是三校之間開展更加深入、更加廣泛的合作的標志,期望今后三校共同努力,合作共贏,為山東教育強省建設作出貢獻。

          楊赟在總結講話中表示,三校地緣相近、人脈相通、淵源深厚,均致力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有著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礎。希望三校以此次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為契機,開啟深度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師資交流以及辦學治校等方面,充分挖掘調動各方優勢資源,開展三校間更寬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推動合作共贏、攜手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和教育強省、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前,三校領導實地參觀了學校巖土與軌道交通綜合實驗中心、防災減災綜合實驗中心、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實驗室、創業孵化基地。

          學校舉行 2024 人才發展(青島)論壇

          摘要:


          黨委書記楊赟講話

          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凱作學校建設、改革和發展情況報告   
          供圖 :合作發展處


          本報訊 ( 撰稿 韓永劍) 近日,學校2024 人才發展(青島)論壇在青島盛大舉行。學校黨委書記楊赟,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凱,學校老領導耿喜華、薛允洲、李欣章、劉龍海、楊興昌,黨委常委、副校長陳連軍,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陳偉,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黨政辦主任錢均,浙江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青島校友會會長,北京、上海、安徽、濰坊、淄博等兄弟校友會會長應邀出席。

          大會審議并通過了青島理工大學青島校友會第四屆理事會領導機構成員名單,1988 級工民建專業校友龔洪當選會長, 1993 級工程造價專業校友任志旭當選秘書長。楊赟、張凱、陳連軍分別為名譽會長、會長、秘書長等頒發證書。

          第三屆青島校友會會長韓勇致辭并作工作報告,第四屆青島校友會會長龔洪、兄弟高校青島校友會代表、兄弟校友會代表分別致辭。2002 級信息工程專業校友劉志強、2000 級設備專業校友李宇飛分別作《十年鑄劍,追夢嫦娥》《走黃河,發現隱秘的中國》分享報告。

          張凱作學校建設、改革和發展情況報告,重點介紹了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目標定位、“1224”戰略以及近年來取得的成績。他指出,近年來學校堅定不移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社會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培養造就了大批科學工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人才,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山東省行業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校第四次黨代會以來,各項工作穩中有升,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楊赟代表學校黨委行政向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地祝賀;向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學校建設發展的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和美好的祝愿。他指出,學校各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廣大校友的傾情關注和鼎力支持。學校將全力支持各地校友會的工作,做好校友們的堅強后盾,努力發揮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優勢,為校友們做好服務工作,助力校友事業發展。

          龔洪對母校和青島校友的信任和厚愛表示感謝,將繼承和發揚校友會的優良傳統,積極拓展校友服務領域,不斷創新活動形式,為校友們搭建更加廣闊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助力校友和母校事業共同發展。

          論壇期間,校友們紛紛表達了對母校的感恩之情和對母校的美好祝愿,表示一定積極參加青島校友會活動,努力干事創業,為母校增光添彩,助力母校加快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理工大學。

          學校有關部門單位、各學院負責人及260 余位青島校友參加活動。

          學校黨委書記楊赟一行到榮泰集團、古鎮口融合創新示范區走訪調研

          摘要:


          調研現場     供圖 :黨政辦公室


          本報訊 (撰稿 張忠臣)12 月5 日,學校黨委書記楊赟,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偉一行 7 人,先后到榮泰集團、古鎮口融合創新示范區走訪調研。青島古鎮口融合創新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新區工委融合辦主任劉瑋,榮泰集團董事長薛鵬、總裁王洪,分別陪同調研。學校黨政辦公室、科技處、合作發展處、體育教學部、科技發展集團有關同志參加活動。

          在榮泰集團,楊赟一行實地參觀了集細胞藥物研發、檢測、存儲、培養、細胞制備于一體的泰鴻生物細胞制備中心產業化工廠。在座談交流中,薛鵬介紹了集團建設發展歷程與業務領域板塊等基本情況;泰鴻生物執行總裁王健介紹了泰鴻生物細胞制備中心產業化工廠高標準建設與產品研發情況;榮泰設計院副院長關洪臣介紹了精品住宅項目規劃建設情況。

          楊赟對榮泰集團和薛鵬校友對學校建設發展給予的支持幫助表示感謝,簡要介紹了學校改革發展情況。他表示,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確定了“1224”發展戰略,學校將著力在內改外聯上下功夫,深化內部改革,強化外部聯絡,積極發揮學科專業與人才資源優勢,推動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的全方位、廣領域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匯聚資源與力量,實現互利共贏、融合發展。

          楊赟在參觀古鎮口展覽館和國家大學科技園后,對古鎮口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發展取得的成績和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學校要聚焦建設海洋強國,實施“海洋 +”“智能 +”“綠色 +”戰略,打造青島理工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與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持續深化與古鎮口融合創新示范區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方面的交流合作,發揮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平臺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為提升融合創新服務水平作出積極貢獻。

          學校舉行首屆喬冰·菁華獎學金頒獎儀式

          摘要:

          本報訊 ( 撰稿 張鳳嬌 王鵬飛)12 月 14 日,青島理工大學首屆喬冰·菁華獎學金頒獎儀式在黃島校區報告廳舉行。學校工民建專業 94 級校友、獨牙臺球控股集團董事長喬冰,學校黨委書記楊赟,黨委常委、副校長郭建鋒,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黨政辦公室主任錢均出席頒獎儀式。喬冰校友在校時的班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菁華,獨牙臺球控股集團董事長助理張旭含、運動助理邢東,合作發展處、土木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輔導員、學生代表參加頒獎儀式。頒獎儀式由土木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侯東帥主持。

          頒獎儀式上,錢均宣讀了獲獎學生名單。共有來自土木工程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的 40 名學生獲得首屆喬冰·菁華獎學金。

          主席臺就座的領導、嘉賓共同為獲獎學生頒發獲獎證書,并合影留念。

          土木工程學院卓土 211 班武敏瑋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馬研 2301 班王昊,作為獲獎學生代表發言。他們對喬冰學長、王菁華老師對學生成長的關注、關心和關懷表達了感激之情,對學校堅持立足人才培養,為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表達了感謝和敬意,并表示將以這份榮譽為新的起點,懷揣感恩之心,深耕專業,廣泛實踐,腳踏實地,挺膺擔當,努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新時代好青年。

          郭建鋒在講話中,代表學校師生對喬冰校友回到母校表示歡迎,向獲獎學生表示祝賀。他表示,喬冰校友不忘回饋母校,慷慨捐贈,這種高尚的情懷和無私的精神,值得每一位理工學子學習和傳承。郭建鋒向同學們提出了三點期望:一是堅定信念,砥礪高尚品格。要自覺加強道德養成,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格局、更有境界的人生。二是踏實求學,精進專業本領。要珍惜青春大好時光,始終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躬身實踐,綻放青春風采。要積極參與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在創新實踐中增本領、長才干,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和事業要求相適應的素質能力,為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頒獎儀式結束后,喬冰和王菁華為現場師生作了題為《成長之路》的主題交流講座。王菁華回顧了喬冰在校期間的優異表現,并寄語理工學子。喬冰講述了自己從求學到創業的歷程,圍繞生涯規劃、就業創業、困境與逆境等話題與現場學生熱情互動,為他們提供了寶貴建議,并寄予殷切囑托。講座現場氛圍熱烈,學生們受益匪淺。

          喬冰校友向母校捐贈五百萬元設立喬冰·菁華獎學金,旨在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獎勵品學兼優、熱心公益的理工學子。學校首屆喬冰·菁華獎學金的頒發,將激勵理工學子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奮勇爭先、篤行不怠,為扛牢“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理工大學”的使命擔當匯聚青春力量。

          圖片 新聞

          摘要:


          供圖:宣傳部

          為全面貫徹體育強國政策,積極響應國家對提高師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號召,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師生的凝聚力與向心力,12 月 8日,學校 2024 年“校園馬拉松”活動開賽,400 余名師生和校友相約黃島校區禮賢廣場,以跑步為媒,共赴青春盛宴。

          學校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項目

          摘要:

          本報訊 ( 撰稿 張天良)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4 年度數學天元基金項目”資助名單,學校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張天良副教授主持的“離散隨機預定義時間魯棒優化控制研究”項目獲批資助。這是學校首次獲批該類項目,實現了學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的突破。

          數學天元基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的專項科學基金,旨在凝聚數學家集體智慧,探索符合數學特點和發展規律的資助方式,推動建設數學強國。該基金重點支持科學技術人員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和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培育青年人才,促進學術交流,優化研究環境,傳播數學文化,從而全面提升中國數學創新能力。

          下一步,學校將強化基礎學科建設,持續加強有組織科研,通過優化學科布局、加大資源投入、引進優秀人才等舉措,促進學??蒲泄ぷ鞲哔|量發展。

          第02版:新聞

          學校召開第二屆實驗室安全文化月啟動工作會議

          摘要:


          會場 供圖:宣傳部

          本報訊 (撰稿 高騰飛)12 月 3 日,學校在黃島校區報告廳召開第二屆實驗室安全文化月啟動工作會議。黨委常委、副校長陳韶娟出席會議并講話,學校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負責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相關部門副處長、各教學院部實驗室安全分管副院長、政府批建類科研平臺負責人、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及研究生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處長劉盛東主持。

          劉盛東從全面落實實驗室分級分類管理、加強實驗室安全體系建設、完善優化實驗室安全準入和教育培訓、扎實推進實驗室安全信息平臺建設四個方面對2024 年實驗室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并從實驗室安全文化月活動工作安排、教學院部特色活動和工作要求三個方面,對實驗室安全文化月方案進行解讀,要求各相關單位要以本次活動為抓手,切實推進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探索各具特色的學院安全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師生員工實驗室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共同維護安定和諧的校園環境。

          為進一步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陳韶娟在講話中提出四點要求,一是要全面落實實驗安全責任制,嚴格安全責任追究機制,為實驗室安全平穩運行提供制度約束。二是推進實驗室分級分類和精細化管理,切實提升學校實驗室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三是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風險評估與管控機制,強化實驗室安全技防能力。四是創新實驗室安全宣傳教育,加強實驗室安全檢查,通過內在安全意識提升和外在檢查督查壓力,同頻共振為實驗室安全平穩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實驗室管理處副處長成宏濤作專題報告,通過對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進一步深刻闡釋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性。通過對高校實驗室安全運行規范的解讀,明確指出有效的安全教育和科學的操作規程是減少乃至避免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徑。

          學校實驗室安全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學校每位師生員工的切身利益,各相關職能部門、教學院部要強化安全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明確實驗室安全責任,緊盯安全管理薄弱環節,堅決防范遏制安全事故發生,為建設平安校園,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理工大學創造更加安全和諧的環境。

          學校舉辦 2024 年青島市大學生首屆跳繩比賽

          摘要:


          比賽現場 供圖:體育教學部

          本報訊 (撰稿 郭曉東)12月 7 日,2024 年青島市大學生首屆跳繩比賽在學校風雨操場舉行。本次比賽由青島高校體育協會、青島市跳繩運動協會主辦,青島理工大學承辦,是青島市首次舉辦的大學生跳繩賽事,為青島的校園體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賽事設有個人速度賽和集體速度賽共 7 個比賽項目,分為 8個組別,36 個小項,在青高校 200余名運動員踴躍參賽,充分展示了新時代大學生的激情和活力。

          海洋環境混凝土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兩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于泳)12 月 3 日,海洋環境混凝土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擔的“海工結構耐蝕機制及其多重提升關鍵技術”和“沿海鐵路混凝土軌道結構損傷機制與提升技術”兩項科技成果在青島組織鑒定。鑒定委員會專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牛荻濤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白云教授、青島農業大學李秋義教授、東南大學蔣金洋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劉鐵軍教授和青建集團股份公司教授級高工王勝等 7 位行業資深專家組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趙鐵軍教授、金祖權教授、土木工程學院院長侯東帥等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學??萍继幪庨L劉俊偉主持會議。

          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陳連軍教授代表學校致辭時表示,學校全面服務山東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聚焦海洋強省建設戰略開展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取得了一些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相關施工單位的高度信任與合作交流,更離不開與會專家長期以來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成果鑒定由劉加平和牛荻濤主持,金祖權教授和李寧副教授代表課題組作了科技成果匯報。與會專家聽取了相關報告,對相關資料進行了審查和認真討論,并分別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和意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成果具有顯著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兩項成果研究水平總體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海洋環境混凝土技術團隊面向“海洋強國”與“雙碳”戰略,在趙鐵軍教授和金祖權教授的帶領下,依托海洋環境混凝土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聚焦海洋長壽命鋼筋混凝土設計與開發、綠色混凝土材料與結構研發、鋼筋銹蝕抑制與修復、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監測與檢測等開展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成果服務于膠州灣第二條海底隧道、青島地鐵等重點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二十七屆辯論賽決賽舉辦

          摘要:

          本報訊(撰稿 孟彥秀 胡彤)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邏輯思辨潛能、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12月11日,學校第二十七屆辯論賽決賽在黃島校區報告廳舉行。學校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擔任本次比賽評委,來自各學院的150余名學生代表觀看了比賽。

          經過歷時一個月的初賽和復賽層層選拔,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辯論隊和商學院辯論隊從10個學院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場上,正反雙方圍繞“人工智能有利于/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這一辯題展開了緊張而激烈地辯論。雙方辯手從多個維度深入挖掘辯題的內涵,探究了什么是人工智能、怎樣定義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等問題,引發在場觀眾的深入思考,為后續的論證奠定了基礎。在立論和攻辯環節中,雙方辯手反應機敏、慧心妙舌,以清晰明確的思維邏輯作為武器直擊對方痛點,比賽氣氛迅速升溫。自由辯環節更是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辯手們憑借默契地配合,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充分體現了團隊合作精神,引得臺下觀眾掌聲連連。

          最終,商學院辯論隊斬獲冠軍,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辯論隊奪得亞軍,商學院張曉旭同學獲得“最佳辯手”。

          在互動交流環節,現場觀眾與選手進一步探討辯題、分享觀點,氣氛活躍。

          大學生辯論賽作為校園文化活動的品牌項目之一,充分展現了學校學生勤學善辯的優良學風和奮發進取的精神面貌,深受廣大師生的關注和喜愛。下一步,校團委將持續為同學們搭建學習交流平臺,以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濃郁校園文化氛圍,助力優良學風建設,為培養“重品德、厚基礎、強實踐、善創新”的高素質應用研究型人才貢獻青春力量。

          學校第二十二屆外語文化節閉幕

          摘要:


          頒獎現場成果匯報和現場展演   供圖:人文與外國語學院

          本報訊 (撰稿 徐衛曉 宋欣珅 李嘉莉)12 月 11 日,學校第二十二屆外語文化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黃島校區報告廳舉行。黨委常委、副校長郭建鋒出席活動并致辭,學生工作處處長高潔,教務處、國際交流處、校團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黨政班子全體成員、獲獎單位代表和 300 余名師生參加此次活動。

          郭建鋒在致辭中對本次外語文化節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肯定,對積極參與并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祝賀。郭建鋒強調,外語文化節作為學校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一環,極大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對于實現培養“具有深厚中國情懷,寬廣世界胸襟,高度文化自信”的新時代人才目標,大力培育和弘揚“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的理工精神,促進學校中西文化交流,繁榮校園文化,促進學風建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同學們能將所學所感融入校園文化,推動多元文化蓬勃發展,共創更具活力與包容的校園環境。要以國際視野和世界情懷為指引,肩負起時代重任,堅定文化自信,傳播中國聲音。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院長郭印宣讀了獲獎名單。參會領導為本屆外語文化節系列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優秀指導教師、優秀組織單位頒發了榮譽證書。李嬌作為優秀教師代表分享她和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故事,并鼓勵學生以賽促學,不斷提升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章康睿作為優秀學生代表分享了他在英語學習和競賽中的收獲與成長。

          本次閉幕式暨頒獎典禮由成果匯報和現場展演兩部分組成。通過開場視頻、漢服走秀、外文歌曲聯唱、外文話劇表演、中日英合誦、舞蹈表演等節目,全面回顧和展示本屆外語文化節成果。閉幕式在大合唱《百年守望》中落下帷幕。

          此次外語文化節以“篤行繼往向未來·國音外韻綻芳華”為主題,由校團委主辦、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承辦,歷時七個月,期間組織了“外研社·國才杯”英語系列競賽、青島市紅色故事多語種翻譯暨演講比賽、大學生英語角等 10 余項語言能力競賽和外語文化交流活動。本屆外語文化節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線上線下賽場相結合,學生參與度高,活動成效顯著。

          奮楫揚帆新征程,共語輝煌向未來。學校外語文化節經過二十二年的積淀,已成為學校彰顯外語文化特色、展示教育成果、搭建成長舞臺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下一步,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將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托外語文化節,圍繞思想引領、學風建設、文化傳承、素質拓展等方面,不斷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學做相融,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實踐育人作用,推動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邁上新臺階。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代表團一行來訪我校

          摘要:


          雙方互贈禮物 供圖:宣傳部

          本報訊 (撰稿 許倩)12 月 5 日,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副校長凡妮莎·波特一行 3 人訪問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苗吉軍出席座談會并講話,國際交流處(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參加座談。會議由繼續教育學院院長董蘭國主持。

          苗吉軍對埃塞克斯大學代表團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對埃塞克斯大學長期以來對學校 SQA 項目的指導與支持表示感謝,簡要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以及學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績。苗吉軍表示,學校十分重視 SQA 項目工作,將其納入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并將項目作為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升學校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希望兩校以此為契機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更深入地合作,共同促進兩校教育事業發展。

          凡妮莎·波特對學校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對埃塞克斯大學以及學校 SQA項目在讀學生的情況進行了介紹和交流,并表示,埃塞克斯大學將持續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學業服務和學術支持,幫助學生在埃塞克斯大學更快適應國外的學習和生活,希望通過兩所大學各自優勢學科的密切交流,深入開展多層次、多維度的合作。

          凡妮莎·波特代表埃塞克斯大學為學校 SQA 項目頒發了合作證書。

          國際交流處(國際教育學院)處長(院長)張鵬介紹了學校中外合作辦學及國際交流合作情況,期待與埃塞克斯大學開展更多領域的深層次合作。

          與會雙方觀看了兩校的宣傳片,就進一步拓展合作辦學形式、辦學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學習和成長機會進行了深入交流。

          學校參加全國第二屆城鄉規劃專業研究生教育年會“國土空間規劃實踐教學共同體”簽約儀式

          摘要:


          校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偉代表學校與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共同簽署“共同體”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    

          供圖: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


          本報訊(撰稿 王文卿 吳莞姝)12月7日,第二屆全國城鄉規劃專業研究生教育年會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辦。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偉,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解旭東和城鄉規劃學科帶頭人韓青教授赴會參加多項會議活動。

          本次年會以“創新規劃專業人才培養、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主題,在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指導下,由全國城鄉規劃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承辦。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總規劃師張兵出席年會,全國高等院校、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規劃編制單位代表廣泛參與,共同交流探討城鄉規劃教育改革實踐成果,研討城鄉規劃教育轉型發展思路,推廣政產學研融合協同發展模式和經驗。

          會上舉辦了全國33個城市“國土空間規劃實踐教學共同體”簽約儀式,旨在通過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與高校結對建設實踐教學共同體,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加強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促進規劃學科專業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陳偉代表學校與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共同簽署了“共同體”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達成共建“國土空間規劃實踐教學共同體”合作意向。雙方將遵循“結對共建、整合資源、面向應用、協同創新”的宗旨,在城鄉規劃專業研究生教育、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領域展開更加緊密和深入的合作。未來,雙方將致力于構建青島及其周邊都市圈的高標準政產學研一體化科技創新平臺,積極培育國土空間規劃領域優秀專業人才,為國土空間規劃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數字新聞

          摘要:

          4 個作品獲第 12 屆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一等獎

          本報訊 (撰稿 尚真宇 舒文)近日,第 12 屆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NCDA)頒獎典禮在重慶舉行。學校斬獲全國一等獎 4 項,二等獎 7 項,三等獎 3 項;山東賽區一等獎 44 項,二等獎 39 項,三等獎 32 項。

          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NCDA)是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多地教育廳認定,“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支持,對接聯合國國際賽的全國性大學生競賽。本屆大賽共有 1,891 所高校參賽,共征集 298,763 件作品,設立29 個省級賽區。

          1 個團隊獲“浩辰杯”全國大學生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工程設計大賽特等獎

          本報訊 (撰稿 馬淋淋)12 月 6 日至 8 日,首屆“浩辰杯”全國大學生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工程設計大賽在金陵科技學院落下帷幕。經過激烈角逐,由 2022 級建電 1 班韓嘉俊、董家暉組成的參賽隊伍(指導教師:崔明輝、馬淋淋)以總分排名第一的成績榮獲特等獎。

          本次大賽由高等學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指導、金陵科技學院承辦、蘇州浩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共有來自安徽建筑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 29 所高校的 38 支代表隊參加。

          1 個項目獲 2024 年度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 科技進步二等獎

          本報訊 (撰稿 張曉雙)近日,“2024 年度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完成,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項目“適應氣候變化的建筑自然能利用與光熱智能調控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榮獲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 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是經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準設立的,是中國商業領域最權威的科技獎項,旨在表彰在全國商業行業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成果推廣、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以此推動商業行業科技進步。

          第03版:綜合

          學校舉辦紀念“一二·九”運動89周年音樂思政課暨師生大合唱比賽

          摘要:


          (供圖:校團委)

          本報訊(撰稿 劉芳兵 喬虹)12月5日下午,學校在黃島校區風雨操場舉辦紀念“一二·九”運動89周年音樂思政課暨師生大合唱比賽。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郭建鋒,宣傳部、統戰部、學生工作處、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同志出席活動。邀請青島市合唱聯盟主席夏文濤,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法學院音樂系副主任、聲樂教研室主任孫穎,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副教授曹芳芳,山東科技大學團委文體指導教師霍夢茹擔任評委,學院黨政負責人、青年教師、輔導員及千余名學生共同參與。

          本次比賽采用宣講與合唱相結合的方式,通過一堂堂生動的音樂思政課,激發青年師生的愛國熱情,共同緬懷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11個學院500余名師生歷時一個多月精心編排,從選曲、撰稿、排練到服裝、道具的設計,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每一個音符,雕琢每一句話語,用最激昂的歌聲、最飽滿的熱情向歷史致敬。比賽過程,同步在團委官方視頻號進行現場直播,點贊量突破10萬。

          山東高校統戰工作理論研究基地(青島理工大學)秘書長、馬克思主義學院任穎卮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一節思政小課堂,他帶領青年師生共同回顧了“一二·九”運動的發展過程,深刻闡述了其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并強調要以此為契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承愛國情懷,激勵青年學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最終,藝術與設計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榮獲一等獎;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商學院榮獲二等獎;管理工程學院、理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榮獲三等獎。郭建鋒和評委嘉賓為獲獎學院頒獎。

          這場音樂思政課,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是學校開展美育的重要載體,充分激發了理工青年的愛國熱情,賡續紅色精神力量,將思政美育活學活用,展現出了理工學子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接下來,校團委將繼續打造“思政+美育”協同育人模式,推動校園文化體系化建設,不斷提升活動內涵和教育實效,積極構建青春奮進、昂揚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2024年教職工乒乓球賽圓滿落幕

          摘要:


          (供圖:校工會)

          本報訊 (撰稿 寧利紅)近日,為貫徹實施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豐富學校教職工業余生活,加強各工會分會教職工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工會主辦、教職工乒乓球協會承辦的學校 2024 年教職工乒乓球比賽圓滿落幕。各分會積極組織教職工參賽,共有 7 支隊伍參加混合團體賽,50 余名教職工參加個人單項比賽。

          比賽自 11 月 27 日開賽,經過三天的激烈角逐,混合團體賽的前四名分別是:機關黨委分會、商學院分會、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分會、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分會。獲得教職工男子單打前八名的選手分別是: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孫樹峰、理學院史勝龍、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楊建軍、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華文健、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王登榜、理學院分會吳育民、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李壯、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張欽愷。獲得教職工女子單打前八名的選手分別是: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劉學梅、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馬子軫、馬克思主義學院辜雯瑤、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劉平、商學院王曉飛、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王玉雪、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趙瑞艷、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張鶴鳳。

          本次比賽推動了學校群眾性文體活動開展,豐富了校園文化、增強了教職工體質、促進了廣大教職工之間的溝通交流,激發了教職工集體榮譽感和奮勇爭先的新面貌。

          繼續教育學院:建平臺助繼續教育提質增效

          摘要:

          “線上學習資源特別豐富,而且形式多樣、質量高,方便了我們的日常學習?!?1 月 26 日, 繼續教育學院學生張震說,入學半年多來,豐富的學習資源不僅為他帶來了良好的學習體驗,而且讓他長了知識、開了眼界。

          近年來, 持續深化繼續教育改革創新,推進管理服務數智化轉型,構建數字智能平臺、專業建設平臺、金課培育平臺、科教融匯平臺等十大運行平臺,形成體系完備、結構優良、權責明晰、運轉高效的教育模式,不斷增強教育供給能力,為更多有學習需求的人員搭建能力提升平臺。

          數智賦能教育教學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化教學成為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繼續教育學院以數智化轉型為切入點,著力推動教育教學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變,打造了“教、學、管、服”四個平臺。這不僅實現了優質資源云上全覆蓋,而且讓學籍管理、課程管理、教學點管理等功能模塊線上運行。

          “我們利用數字化平臺實現教學、答疑、考試等環節全程在線、一鍵可查,幫助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崩^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孫川三介紹。

          姜騰是學校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這段時間他正在學習《水污染控制工程》。他表示,學院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開發了豐富的教學課程。這不僅為他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而且成為他建立完善知識體系的重要支撐。

          “學院利用微視頻、微紀實、微動漫等形式直觀展示課程內容,對重點知識點進行深入透徹地講解。另外,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預約在線答疑。老師可以對我們的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動態管理,并實時查缺補漏。”姜騰說,這種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目前,繼續教育學院網絡課程占比已達到100%。其中,20 余門繼續教育課程獲評山東省數字化課程精品課程、社區教育優秀課程以及思政示范課程,多門課程被推薦至國家終身教育智慧平臺,助力構建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今年,學校英國高等教育文憑項目(SQA 項目)首屆 29 名畢業生,共收到 86 份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申請錄取率達 100%。這成為該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有力證明。

          SQA 項目是繼續教育學院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文章,有效利用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的積極探索。在此基礎上,該學院與國外高校共同開發國際慕課課程,提升繼續教育國際化水平,滿足社會對高質量國際化教育的需求。

          近年來,學校繼續教育學院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學校專業特色和師資力量,主動對接產業、行業用人需求。一方面,該學院在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上下功夫,重點發展土木工程、機械制造、環境能源等特色專業,新增設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網絡與新媒體等新工科、新文科專業。另一方面,學院推出“紅橙黃綠青藍紫”7 條非學歷培訓主題教學路線,打造 15 個培訓模塊,搭建非學歷培訓“實境課堂”。

          孫川三介紹,學院依托具有理工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專業課程體系、教學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育人成效。目前,青學校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辦學規模對標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規模,非學歷教育年培訓規模達 10000 余人次,SQA 項目等各類出國留學培訓項目升學率達 100%,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高質量、高水平、規范化、品牌化’是繼續教育的生命線?!睂W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苗吉軍表示,學校將強化“促規范、強管理、提質量”三項舉措,推動繼續教育提質增效,以高質量的繼續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舉辦退休老干部周明百歲壽誕暨第 38 個政治生日慶?;顒?/a>

          摘要:


          (供圖:宣傳部)

          本報訊 (撰稿 曲紅 邵景玲)12月 11 日,離退休黨委聯合學校組織部舉辦退休老干部周明老師百歲壽誕暨第 38個政治生日慶?;顒?。機關黨委書記兼組織部副部長喬海濤,青島市市北區阜新路街道黨工委委員、人大工作委員會主任趙書芬,南寧路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趙月龍,私立青島大路小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夏青,以及周明所在的市北退休一支部的老同志代表出席本次活動?;顒佑蓪W校離退休黨委書記李洪民主持。

          周明同志為學校學生黨員代表深情講述黨課,他一百歲的生涯經歷了國民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平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也見證了學校的發展史。他與學校共成長,見證了學校從中專升格至大專、到本科、到碩士授權點、到博士授權點,規模從小到大地成長。他作為一名老黨員,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為學校的發展履職盡責,舍小家為大家,為大家作出了表率。他教導同學們要好好學習本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堅定“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培養大無畏的膽量與氣概,自覺把人生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在為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的不懈奮斗中,創造無愧于人生的業績。

          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生代表與大路小學的學生代表送上了精彩的文藝節目。之后,周明同志給在場的老師們分享了自己的長壽經驗。學校離退休黨委委員薛斌修為周明同志送上生日祝福,祝愿周明同志生活之樹常綠,生命之水長流,歡樂源長,春暉永駐!

          活動最后,周明同志在歡聲笑語中切開生日蛋糕,與大家共度美好時光。

          思政課走新研究“上天”

          摘要:

          本報訊 “我 2006 年參加工作,前 10 年干的是載人航天相關工作,后來 8 年干的探月工程,很幸運能夠一直參與國家航天重大工程?!苯眨皆鹿こ替隙鹆柸蝿諈⒀袇⒃嚾藛T、校友劉志強重返母校,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從國家長遠規劃、航天與探月歷程、歷次重大工程的突破、技術攻關過程等方面,為學弟學妹們講了一堂“干貨”滿滿的科技思政課。

          “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非???、非常累,必須要有犧牲精神和奮斗精神。”據劉志強介紹,從神舟系列到嫦娥 6 號成功發射,每一次任務都伴隨著長時間出差、海量數據采集分析、短期緊急攻關等,因為地球與太空環境、月球環境存在引力等方面的差異,在軌實際工況,在地面不可能百分百模擬到位,需要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和扎實的基本功才能解決任務中遇到的各種突發問題。劉志強表示,遇到問題就解決,不能因為難度大就不去爭取,要有敢于擔當的胸懷和創新、探索的精神。

          “以前真不知道要完成一次航天任務需要攻克這么多的難關,需要這么多科技工作者夜以繼日地研究和試驗。”學校通信專業學生王俊一說,“以后,我一定更加關注國家的航空航天事業,將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學習、科研和工作中?!?

          劉志強還分享了自己如何扛住重大壓力,投入到神舟飛船任務的電源設計工作中,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理論知識向航天工程實踐的跨越。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見證者、重要參與者,他自豪地說,能夠將個人的夢想融入到國家的夢想當中,并為之拼搏奮斗,“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彼M麑W弟學妹珍惜當下、不負韶華,鼓勵大家保持好奇、勇敢探索,朝著夢想努力前進,追逐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講座結束后,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向劉志強頒發了校外輔導員聘書?!胺浅s幸成為了學院的第二名校外輔導員,希望我從事的工作和個人成長經歷能夠激勵學弟學妹們學好專業知識,引領大家成長成才?!眲⒅緩娬f道。

          “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專業和國家重大工程如此接近,今天的講座更堅定了我爭當科技自強自立的排頭兵、投身科技創新的信念。我一定學好專業知識,與時代同頻共振,將自己的夢想融入偉大祖國的發展中?!?獲得 2024 年藍橋杯大賽電子類比賽國家一等獎,已被保送到中國石油大學攻讀研究生的電氣 211 班學生陳國豪說道。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慧表示,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堂生動的科技思政課,也是一次務實的職業規劃課,更是學院發揮校友資源、創新思政育人模式的生動實踐,必將激勵同學們刻苦學習、增長本領、勇挑重擔,以實際行動踐行“強國有我”的誓言,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熱情、青春的創造為新時代航 天強國建設貢獻力量。下一步,學院將繼續完善校友協同育人機制,打造“學院 — 校友”育人共同體,為拓展學院育人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打開新路徑,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來源:觀海新聞 / 青島早報 記者 鐘尚蕾通訊員 王云霞)

          第04版:副刊

          我校教師與新疆藝術劇院話劇團聯合排演的劇目獲2024中國新疆絲綢之路音樂季“和美獎”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李娟)12 月 14 日,由我校藝術與設計學院李娟和王曉峰老師擔任編劇、王曉峰老師導演,與新疆藝術劇院話劇團聯合排演的舞臺吟誦劇《岑參·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新疆文化館劇場成功首演,并獲得 2024 首屆中國新疆絲綢之路音樂季“和美獎”。本次音樂季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文聯、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和美樂章,共筑夢想”為主題,旨在通過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視聽藝術盛宴,搭建高雅藝術的橋梁,講好中國故事。

          導演王曉峰為了讓觀眾對詩詞誦讀的舞臺展現有更好的時間與情緒體驗,在本劇的劇作結構上采用了豐富的平行時空線索串聯。由“風鈴”這個人物的提問與追索,將岑參一生中最重要詩歌有序地展現在舞臺上,重溫 1200 多年前的唐朝詩歌盛世與西域邊疆的壯闊景象,整個敘事節奏生動連貫,一氣呵成。劇本創作過程中寫了大量的現當代詩,把古代與當代詩歌融合在一起,加了很多音樂的部分,包括舞蹈,各種形式的融合,讓觀眾輕松地感受到古典詩歌的意境。

          演出分為序曲、沙磧之舞、天山神韻、大美新疆四幕,用“古人詩歌 + 現代化”的表達方式呈現。采用鮮明的風格化舞臺表現形式,專為本劇定制的視覺媒體與聲音部分,對演員的表演風格塑造等多種舞臺表現手段進行整體處理。這是一場全新的傳統文化解讀,在繼承了古典詩詞的意境之外,更加運用多種手段拓展了詩詞的空間感,展示了中國傳統語言的美感。以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視角,展現了他西域之旅的艱難與輝煌,通過詩歌歌頌了天山神韻、新疆大美及各族人民的手足情深,體現了詩人無私的胸懷與家國情懷。該劇不僅深入挖掘了岑參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還巧妙地融入了現代舞臺藝術元素,使得古老的詩詞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該劇被人民網、新疆衛視、新疆日報、新疆新聞在線網、天山網等媒體報道。該劇不僅是 2024 首屆中國新疆絲綢之路音樂季展演劇目之一,同時還參加了“傳承文化 溫潤心靈”項目啟動暨“翰墨書香 文潤天山”—— 中華優秀典籍文化創意展。

          藝術與設計學院積極推動教師開展藝術創作、展演活動和高水平社會服務項目,為文化與藝術交流事業貢獻青島理工力量。

          (供圖:藝術與設計學院)

          圖片新聞

          摘要:




          圖片新聞

          摘要:


          藝術與設計學院舉辦視覺2022級《品牌設計初步》課程匯報展覽

          摘要:


          12 月 18 日,藝術與設計學院舉辦視覺 2022 級《品牌設計初步》課程匯報展覽,本次設計展共展出 29 個品牌組別,共有百余名師生參與。本次課程匯報展覽是基于品牌設計理念、VI 視覺識別系統、品牌視覺表現風格以及模擬推廣方式,旨在激發同學們對品牌設計的熱情與探索精神,共同展示《品牌設計初步》課程中的思考與成果。

          (供圖:藝術與設計學院)


          作品《Nexus》
          設計學生:伍子良;
          指導教師:鄭子青、錢晶晶


          作品《Tastesoul 藍莓糖》
          設計學生:崔逸飛、徐東玥;
          指導教師:鄭子青、錢晶晶


          作品《咔哧口袋》
          設計學生:趙宇軒、張璐瑤、王佳韻;   
          指導教師:鄭子青、錢晶晶


          作品《森林秘境》
          設計學生:修熙媛、龐然;
          指導教師:鄭子青、錢晶晶


          作品《瘋豆先生》
          設計學生:蔣穎、辛雨、張欣宇;
          指導教師:鄭子青、錢晶晶


          作品《鮮果多多》
          設計學生:陳伊諾、念亮亮、邢琳琳;   
          指導教師:鄭子青、錢晶晶


          作品《山海馥》
          設計學生:李鎵邑、張蘇杭、孫曼姿;   
          指導教師:鄭子青、錢晶晶



          校工會舉辦“書春送?!被顒?/a>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寧利紅)為迎接蛇年新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12 月 19 日,校工會舉辦“書春送福”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教職工熱情參與,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墨香與喜慶交織,共同譜寫了一曲充滿文化韻味的新年序曲。

          活動現場,教職工們紛紛揮毫潑墨,大展身手,一幅幅精心書寫的春聯飽含著對新年的美好祈愿。靈蛇起舞迎新歲,瑞氣盈門譜華章、祥蛇納瑞墨飄香,書春送福韻悠長。對聯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對新春佳節的熱烈期盼,又有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展現出了教職工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一個個“?!弊衷诮搪毠児P下熠熠生輝,每一個“?!弊侄紓鬟f著滿滿的祝福,寓意著蛇年福氣臨門,幸福安康。活動中,教職工們相互交流、切磋技藝,每一筆都傾注了認真與執著?,F場氛圍既熱烈又和諧,彰顯了我校教職工之間團結友愛、積極進取的良好氛圍。

          此次活動共創作了 200 余幅作品,這些佳作將帶著對新年的美好祝福,傳遞到師生們的手中。本次“書春送?!被顒?,不僅讓大家感受到濃濃的年味,更能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全體師生的文化自信,為蛇年的到來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

          (供圖:校工會)



          《圍城》讀后感

          摘要: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城內的人想逃出去?!痹缭谧x小說之前,就對這句話有所耳聞。當時聽了一笑而過,如今卻再也沒有了那種輕松釋然的笑容,反而平添了些許惆悵,也許這就是成長。

          書中的人物方鴻漸,虛榮得有些懦弱,迷茫得無所適從。留學直至回國,假文憑事件在他的內心掀起軒然大波,羞愧不堪更是不必細說;與蘇、唐兩位小姐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將他擲入谷底;三閭大學不愉快的所謂教學經歷令人啼笑皆非;由流言蜚語和自欺欺人促成的與孫柔嘉的婚姻又以失敗告終。命運多變卻又瑣碎得似乎不足掛齒。然而合上書,我卻忍不住同情他,甚至在他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方鴻漸的生活注定困囿在圍城里,不論是感情,婚姻還是整個時代賦予他的精神根基。民國二十六年,他回國了。這一代的部分所謂的青年是麻木的,他們苦困在自己的圍城里,無法逃脫。在不斷地絕望中又生起希望,仿佛夜里的昏睡?!皼]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樣也是死的樣品?!狈进櫇u是“困死”的一代。

          可是,圍城又豈止困住了這一代,它困住的將是幾個時代人生,圍城究竟是什么呢?

          “圍城是理想的升騰和破滅的永恒循環?!庇腥诉@樣認為。于我而言,圍城是我們近乎固執的追求。難道不是嗎?“婚姻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子里面的鳥想飛出來?!焙沃故腔橐?,任何事物都能成為句子的主語。小說里,方鴻漸對高學歷帶來的榮譽和對唐曉芙的追求等等,不論無奈與否,結果都是身心俱疲。我們中的許多人放不開名利、錢財、成功等等的諸多向往。其實又何須如此累呢?

          “不管鳥籠也好,圍城也罷,一切超脫之人是不怕被圍困的?!睙o意間,小說里慎明的妙語道出了真諦?;蛟S我們畢竟免不了這圍城的阻隔,但憑著一份淡泊,有何懼困而不前呢?寵辱不驚的人生是不會缺少自由的。莊子寧愿江邊垂釣也不愿去為君操勞身心,卻于這山水間造就了《莊子》;陶淵明悠然自得,也不愿爭權奪利,留給后世不朽的詩篇;蘇軾泛舟赤壁,友人一曲嗚嗚然,他卻能有天地宇宙無窮間換回一份淡泊之意,慷慨而頌《赤壁賦》。并不是他們無所追求,他們也并非凡俗之人。只是他們在于追求之中懂得松弛心境,非如柳柳州身處幽潭,心懷苦楚,困頓難以排遣。人常常為心所役,生活在無盡的追求中。或許,我們固然收獲了成功,驀然回首,失去了最該守住的淡然。圍城,如同人生難以名狀,但卻觸手可及,在約定俗成的世界里,我們要尋回的是自己的本真。

          青島理工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2034次訪問,全刊已有2350288次訪問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