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b id="be93d"></sub>
    2. <wbr id="be93d"></wbr>
        <nav id="be93d"></nav><form id="be93d"></form>

          《青島理工大學報》  

          第01版:要聞

          黨委書記王亞軍一行實地察看、會商推進臨沂新校區建設工作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左斌豪) 11 月4 日,黨委書記王亞軍實地察看、會商推進臨沂新校區建設工作。學校黨委副書記、臨沂校區黨委書記李國華,臨沂市蘭山區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馬鳳印,臨沂市蘭山區城投集團董事長聶世濤、總經理王偉和臨沂新校區建設指揮部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現場實地察看和工作會商推進會。會后,臨沂市蘭山區區委書記孫德士專門與王亞軍一行進行了工作交流。

          王亞軍一行先后實地察看了新校區南大門、基礎教學部樓、建筑設計學院樓和師生宿舍公寓等項目施工現場,聽取了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關于上述工程項目建設情況的匯報,詳細了解了各項目進度安排、質量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情況,就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與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現場交流。

          在新校區項目建設部會議室,參會校領導與臨沂市蘭山區領導、現場指揮部、城投公司和施工單位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了工作會商,對臨沂市、蘭山區、城投公司和施工單位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積極推進新校區建設取得的進展成果表示感謝,對臨沂新校區建設中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行了研究并達成一致。校地雙方和各相關參建單位,將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全力按計劃推進新校區建設工作。

          學校 2023 年度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摘要:

          本報訊 ( 撰稿 張忠祥 張翠芳) 近日,我校在高層次人才引育工作上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2023 年度我校引育 5名國家級人才、11 名省部級人才,其中國家級領軍人才 2 名、國家級青年人才 3 名。

          2023 年度,學校申報國家級人才項目47 人次、申報省部級人才項目 63 人次、申報青島市人才項目 20 余人次,總體申報人員數量比往年增長 60%。連續兩年獲批國家杰青項目,本年度國家級海外青年人才引進取得新突破,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培育實現零的突破。

          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健全黨管人才工作機制,對人才工作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人才引育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規劃人才發展戰略,審議研究學校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方案及措施;出臺并實施《青島理工大學人才引進與管理辦法》,實行差異化人才引進政策,增強了人才與學科專業需求的精準度與融合度,進一步優化引進人才的數量、質量和結構;修訂《青島理工大學“禮賢學者”支持計劃實施辦法》,打通人才引進和培育體系,實行人才梯次式培育模式,進一步營造良好制度和政策環境,盤活現有人才存量;實施《青島理工大學第三輪崗位設置與聘用實施辦法》《青島理工大學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實施辦法》,優化標準、分類評價,激發教職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修訂《青島理工大學博士后管理辦法》,實施師資博士后制度,完善博士后培養機制,涵養青年人才“蓄水池”,做好師資儲備。

          通過實施人才精準引育,學校人才隊伍整體質量有效提升,青年人才集聚效應正在形成;人才引育體系集成優化,高層次人才引育工作彰顯成效;人才帶動疊加輻射效應顯現,服務國家戰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近五年,學校引育國家及省部級人才 60 余人次,引進優秀青年博士 550 人,新引進教師逐漸成為學校發展建設的生力軍。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落實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和相關文件精神,秉承“壯大隊伍、優化結構、提高素質、創新機制”工作理念,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以提高人才隊伍素質、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為核心,以引育高水平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學術帶頭人為重點,全面提高人才隊伍整體水平,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雙高”建設和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學校承辦山東省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命題工作部署會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馮寧)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管理,提高自命題工作質量。10 月24 日至 26 日,由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主辦,學校承辦的山東省 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題工作部署會議在黃島校區舉行。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譚秀森,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李霞出席會議,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春光主持會議,全省 37家招生單位研究生招生部門負責同志 100 余人參加會議。

          譚秀森代表學校致辭,簡要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學科、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有關情況,對與會代表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是國家選拔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途徑,關系廣大考生切身利益,關系教育公平,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我校和各研究生招生單位將按照本次會議精神,完善相關制度,優化工作流程,做好工作預案,確保研究生考試招生工作科學規范、公平公正。

          李霞總結并肯定了山東省 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對全省研究生招生戰線同志團結奮斗、共克時艱,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表示感謝。就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李霞提出五點要求。一是充分認識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大意義;二是堅決落實招生單位主體責任,完善工作管理機制,切實履行安全保密責任,加強研究生招生管理隊伍建設;三是切實加強命題制度建設,優化和細化本單位自命題工作規章制度;四是優化完善保障機制,確保自命題工作質量標準統一、工作要求統一、操作程序統一;五是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科學策略、合理妥善處置考試招生相關問題。

          與會代表參觀了學校答卷保密室,試卷印制、分裝保密室,智能保密監控室和命題室。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理工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師范大學依次進行了工作經驗交流。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命題工作進行培訓,梳理講解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各招生單位開展分組討論。李春光就進一步做好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命題工作進行了總結交流。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已全面展開,任務重、要求高、責任大。下一步,學校將按照本次會議精神,狠抓落實、周密安排、優化服務,確保學校 2024 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全、順利、平穩進行。

          我校首次斬獲“挑戰杯”主體賽全國特等獎

          摘要:


          參賽師生合影 供圖 :校團委

          本報訊 ( 撰稿 臧瑤瑤 王鵬飛) 10 月 30 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在貴州大學落幕,我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王瑞、周君儀、段培開等同學完成的參賽項目《微納觀“視”界 —— 高性能透明電子智造技術革新者》(第一指導教師:朱曉陽)榮獲主體賽全國特等獎,全國共 117 支團隊獲該獎項(其中自然科學大類特等獎作品 74 項)。該成績為我校在“挑戰杯”系列競賽中的最好成績。

          本屆“挑戰杯”競賽全校共推報作品750 余件,累計 7000 余名青年學生、指導教師參與比賽。經過激烈比拼,我校榮獲省級特等獎 1 項、省級一等獎 5 項、省級二等獎 2 項、省級三等獎 4 項,其中《微納觀“視”界 —— 高性能透明電子智造技術革新者》項目成功晉級國賽并榮獲全國特等獎。

          學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挑戰杯”系列賽事,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在泉帶隊赴貴陽參賽并進行現場指導,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郭建鋒在備賽期間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就賽事推進和項目打造等進行重點部署。校院干部、師生團結一心,不斷總結競賽經驗,積極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主動把辦學特色、學科優勢轉化為項目硬核實力、發展增量,邀請校內外各級各類專家 40 余人次開展近距離深度研討輔導,累計時長超 100 小時,先后召開項目組研討會 30 余次,修改完善申報材料和答辯展示課件 30余次,組織論證、實戰路演 20 余場,確保項目團隊以良好的參賽狀態和精神風貌決戰決勝全國終審決賽。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校團委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助力學校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今后,校團委將繼續著眼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實踐育人機制,通過“以賽促創、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不斷提升創新創業育人質量,繼續以創新奮進的姿態在學校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跑出屬于理工青年的最好成績!

          “挑戰杯”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科院、全國學聯和承辦地省級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競賽活動,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是國內大學生最關注最熱門的全國性競賽,也是全國最具代表性、權威性、示范性、導向性的大學生競賽,更是學校學科建設和“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指標,對高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具有意義重大。

          學校主辦第四屆土木工程青年學術研討會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宋強 馮凌云 張瑾) 近日,第四屆土木工程青年學術研討會在青島隆重召開,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科學四處為指導和支持單位,由青島理工大學主辦。

          本次會議有來自國內 100 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 350 余位代表參會。國家基金委工程四處處長紀軍,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主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聶建國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何雅玲,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陳云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岳清瑞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李杰出席會議,80 余位國家高層次人才和120 余位國家青年人才參加會議。

          開幕式上,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譚秀森代表學校致歡迎辭。譚秀森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各位專家一直以來對學校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簡要介紹了學校的有關情況。他指出,土木工程學科是學校傳統的優勢學科,學校始終高度重視土木工程學科建設和發展,通過實施一流學科建設工程,圍繞智能、綠色兩大主題,致力建設“土木建筑”“機械制造”特色學科群,打造具有“濱海土木”特色的學科高地,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學校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虛心向專家、領導學習請教,進一步明晰學科發展定位、凝練學科特色優勢,不斷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聶建國在致辭中對大會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中國土木工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是我國踐行“一帶一路”的靚麗名片。他勉勵廣大青年人要勇于面對真問題,解決真難題,堅持“四個面向”,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紀軍作指導性報告,他介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23 評審工作情況、人才培養及人才資助導向,他表示,基金委將持續推動原始創新、培養優秀人才、營造寬松環境,進一步完善人才資助體系,讓自然科學基金在支持青年人才開展基礎研究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何雅玲、陳云敏、李杰、岳清瑞、北京交通大學徐龍河教授分別作了“到中流擊水,勇立潮頭 —— 青年學者成長和發展的幾點思考與青年才俊們共勉”“探索未知:思想與行動”“論第三代結構設計理論”“科研成長的一點體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個人經歷與感悟”的大會報告。五位專家從個人經歷與感受、科學研究創新性及方向把握等多個角度做介紹,寄語廣大青年學者突破舒適圈,樹立遠大目標,積極應對挑戰,引領科技創新,為解決真問題而開展創新性工作。

          19 日,大會以“新時代·她力量”為主題進行了女科學家專題沙龍活動。20 日下午,大會開展了工程結構與材料、工程建造與服役、工程防災減災、巖土與道路工程四個專題研討,與會專家、學者熱烈討論了土木工程研究領域關鍵問題、個人研究特色和未來科研規劃等議題。

          本次會議研討了土木工程學科面臨的關鍵挑戰、青年人才隊伍的培養、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對我國土木工程領域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推動我校土木工程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深耕厚植傳統優勢特色方向,不斷拓寬優化學科布局,力爭實現從“內涵主導”服務青島,到“融合周邊”服務山東,再到“協同發展”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目標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引導作用。

          數字新聞

          摘要:

          9 部教材榮獲第二批山東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

          本報訊 (撰稿 趙茹)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第二批山東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名單,共評選出 201 部優秀教材為山東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其中本科生教材 178 種,研究生教材 23 種。學校評選出 12 部優秀教材參加省一流教材的評選,9 部本科生教材入選,入選比例率達 75%,入選數量居山東省省屬高校第二名。

          在首屆山東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評選工作帶動下,學校高度重視教材建設工作,自 2021 年以來,不斷提高教材編寫資助力度,將教材編寫作為職務評聘、評優評先、崗位晉升的重要考核指標;建立校級優秀教材定期評選機制,加大對優秀教材的支持,形成專業課程教材圍繞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特色提升,基礎課程教材重點突破的良好局面。經過長期實踐檢驗,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并獲得廣泛認可的高質量自編教材。本次,學校評選 12 部優秀教材參加省一流教材的評選。

          1 個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項目獲批

          本報訊 (撰稿 王津 張豐云) 11 月 8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正式發布《關于下達 2023 年度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項目計劃的通知》(國科外 [2023]13 號),批準 2023 年度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項目 87 項,其中境內項目 85 項,境外項目 2 項,我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孫樹峰教授團隊申報的“激光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國際培訓班”項目再次上榜,該培訓班已是我校第三次承辦科技部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項目,表明我校在該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孫樹峰教授團隊主要從事激光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先后建成山東省泰山學者團隊、青島市創新領軍人才團隊和青島西海岸新區領軍人才團隊,建成高端激光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 基地”)、山東省激光綠色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激光綠色高效智能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市激光精密微納制造技術與裝備國際合作基地等省市科研平臺。團隊和平臺先后承擔國家、省、市和企業委托開發項目 30 余項,主持完成成果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多項一、二等獎。

          4 案例被評為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聯盟 2023 年度優秀案例一等獎

          本報訊 (撰稿 李偉) 近日,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聯盟公布了 2023年度優秀案例評選結果,我校推薦的8 個案例(教學類)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 4 項、二等獎 3 項、三等獎 1 項。

          本次優秀案例評選是在山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指導下,由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聯盟聯合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組織開展的。活動旨在充分展示我省高校在線課程建設應用和課堂教學改革成果,發揮示范與引領作用,助力第三批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申報與山東省一流課程建設。

          近年來,學校努力改善多媒體教學軟硬件基礎條件,增建新形態智慧教室,優化和提升信息化教學環境。在持續引進智慧教學工具和網絡教學平臺的基礎上,不斷開展各類信息化和新形態教學培訓,鼓勵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1 學院僑星苑被授予“青島市示范僑星苑”

          本報訊 (撰稿 吳磊) 11 月 6日,青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公布了2023 年度青島市優秀僑星苑評選結果,我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僑星苑榜上有名,被授予“青島市示范僑星苑”。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僑星苑于2022 年 9 月獲批“青島市僑星苑”。一年來,在學校統戰部的支持指導下,在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黨委的領導下,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僑星苑堅持黨建引領,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學校工作大局,依托學院山東省機械設計及理論重點學科、國家級科研平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省廳級科研平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高端平臺,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維護僑益、發揮僑力,團結僑星苑成員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科技創新和各項社會服務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為青島市僑聯工作 , 為助力青島高質量發展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 4 個“青島市僑星苑”,分別是土木工程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僑星苑;共有 2 個“青島市示范僑星苑”,分別為土木工程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僑星苑。

          第02版:新聞

          學校承辦2023泰山科技論壇 —— 高端激光制造技術與裝備
          暨臨沂市激光產業人才科創交流活動

          摘要:


          論壇現場 供圖: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本報訊(撰稿 張豐云)11月2日,泰山科技論壇——高端激光制造技術與裝備在山東臨沂舉辦。本期論壇由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市委組織部、臨沂沂河新區承辦,臨沂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山東激光學會等協辦。山東省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廉凱,臨沂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趙紀鋼,山東激光學會理事長夏云杰,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譚秀森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臨沂市副市長畢黎明作大會總結。本期科技論壇主要以我?!疤┥綄W者”建設工程為依托,由我校泰山學者孫樹峰教授組織發起,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齊聚臨沂,共論激光產業發展之道。

          廉凱在致辭中指出,本期泰山科技論壇是省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閉幕后的第一次論壇活動,圍繞高端激光制造技術與裝備,為激光產業人才科創交流搭建了科學家、企業家、行業專家跨界交流的平臺,各位院士專家齊聚一堂,分享激光領域最新科技成果,加快激光產業提質增效,為全省及臨沂的激光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趙紀鋼指出,臨沂聚焦工業“量質齊升兩年萬億”,將激光產業作為破題點、突破口,高標準建設沂河新區“沂蒙光谷”產業園,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激光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特別是沂河新區將激光產業作為全區重點培植的“一號產業”,先后與青島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簽訂戰略合作,構建起“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發展的生動局面。希望能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搭建起專家、企業家與臨沂交流的橋梁,把創新創造的藍圖繪到臨沂。

          譚秀森表示,青島理工大學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科研工作,深化產學研相融合,加強校企、校地合作,構建人才培養、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對接行業前沿和區域經濟、決策咨詢、共建共享科研平臺“五位一體”的工作模式,為激光產業提供支撐,搭建起專家、企業家與地方交流的橋梁,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新篇章積極貢獻高校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志明、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我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郭峰,深圳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教授彭文達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霞輝,華工科技華工激光公司總經理、山東華工激光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家科,奔騰激光科技(山東)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讓大,中科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葉茂,斯洛伐克科希策技術大學制造技術學院教授、我??妥淌赑eterMonka等16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作了精彩紛呈的主題報告,分享學術成果,交流學術心得,探討激光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未來發展方向等重大科學問題。

          我校郭峰教授、孫樹峰教授、LinTianran教授和楊勇教授先后為論壇作報告,四位教授分別介紹了激光加工在三維織構表面潤滑、多物理場協同激光熔覆再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方向的研發及應用。

          學校將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積極推進激光技術與加工及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打造激光技術學術交流平臺,著力推動我國激光制造技術發展,進一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推動學校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再上新臺階。

          “高端激光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創新引智基地”是孫樹峰教授牽頭建設,依托山東省一流學科機械工程學科,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山東省高等學校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高端激光制造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山東省激光綠色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激光與綠色高效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激光綠色智能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青島市激光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市激光精密微納制造技術與裝備國際合作基地等多個省市級科研平臺。

          學校召開 2024 屆本科跨學院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啟動會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張立偉 劉林波)11 月 15 日,2024 屆本科跨學院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啟動會在黃島校區舉行。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在泉出席并講話,青島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鄧軍,教務處、相關學院負責人、聯合畢業設計全體指導教師及學生參加會議。會議由教務處處長苗吉軍主持。

          王在泉指出,畢業設計是檢驗專業教學成效與學生綜合專業素質的關鍵教學節點,也是對大學所學課程知識的總結和運用。學校在 2023 屆學生中,首次組織跨學院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以實際工程項目為選題,共同完成一套完整的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進一步推廣成功經驗,讓更多的學生受益,面向 2024 屆學生擴大范圍,繼續深化建筑類聯合畢業設計、新增機械類與電子信息類交叉聯合畢業設計、新增經管商與人文類、藝術類交叉聯合畢業設計。通過跨學科、多專業的深度交流,提高學生工程認知、分析、解決、表達和交流能力,實現多專業背景協同解決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

          王在泉對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各團隊選擇設計題目要恰當,團隊成員搭配要合理,保證各專業學生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二是要加強保障支持,為師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學習條件,確保能夠高效地完成畢業設計工作;三是強化畢業設計成果的提煉創新和轉化應用,力爭形成優秀的畢業設計成果。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彭子龍、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解旭東、商學院副院長朱文龍分別代表 3 個畢業設計團隊,從畢業設計選題、團隊搭建、工作進展等情況進行了匯報。

          各畢業設計團隊進行了分組研討。

          跨學院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是學校教務處結合工程專業認證人才培養要求,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重要舉措,通過真題真做、協同工作,著力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著力拓展學生專業視野,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學校獲批第三批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眲摻▎挝?/a>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楊瑩)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第三批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區(校)”創建項目公示名單,由學校教務處和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處聯合申報的“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瘎摻椖俊?,成功獲批。

          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區(校)”項目,是山東省教育廳為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快推進山東省智慧教育發展,構建新時代高質量教育體系,面向全省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遴選具有較好發展條件的地區和高校,開展“智慧教育示范區(校)”建設與實踐而設立的。

          學校高度重視智慧教育示范校申報工作,按照《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高校創建標準》要求,認真總結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圍繞智慧教育示范校的建設理念、建設基礎、目標任務、實施方案、引領示范等五大方面精心準備項目申報,學校通過答辯,成功獲批第三批“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眲摻▎挝?。

          下一步,學校將以智慧教育示范校的創建為契機,認真落實智慧教育示范校創建指標,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深耕智慧教學,拓展信息化應用融合建設新范式,推動學校信息化向業務融合和創新驅動的新方向發展,打造智慧校園新生態,壯大智慧教育新動能,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

          學校三維可視化技術為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貢獻科技力量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張天一)10 月 26日 11 時 14 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 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 10 分鐘后,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在此次神舟十七號飛船發射過程中,學校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團隊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實時呈現飛船運行軌道、位置、姿態以及載荷等信息,為飛船提供“上帝視角”。

          “團隊的航天測控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此前多項航天任務中發揮巨大作用,已經成為我國航天任務中固定的技術支持,這次神舟十七號同樣延續了這項技術?!?學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高端裝備數字孿生與可視化遙操作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慶海介紹道。以護航“載人飛船”任務為例,飛船的空間飛行狀態是難以被直接觀測到的,三維可視化平臺可以將飛船飛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在 0.1 秒內進行“實時翻譯”, 并驅動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飛船模型調整位置與姿態,讓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飛船“實況”?!斑@套系統能夠實時再現和監測在軌航天器的軌道、位置、狀態及其部件操作過程,相當于為我們觀測太空中的飛船狀態提供了一個‘上帝視角’?!?

          在火箭發射升空之后,地面控制人員無法通過肉眼觀測飛船在地球上空的運行情況,在變幻莫測的太空環境以及遠距離控制條件下,實時精準的數據解析對于地面控制人員的精準控制尤為重要。深空探測三維實時可視化技術完全依靠真實數據驅動,對海量測控數據進行實時精準解析,將飛船的運行軌道、姿態以及位置信息等實時呈現,遠在太空的飛行器,立刻被“拉近”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屏幕上,實現了航天器整個飛行過程的三維實時可視化,為地面控制人員的精準控制和決策提供依據。

          學??臻g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團隊服務國家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工程,團隊自主研發的深空探測三維實時可視化技術在多目標多任務下,實時精準呈現飛船運行軌道、位置、姿態以及載荷等信息,實現了航天任務全過程的可視化狀態監控與展示,提供了覆蓋地面、太空、觀測站、飛行器的逼真空間環境和實時任務狀態,為地面測控人員的精準控制和決策提供高效直觀的數據支撐,為任務的圓滿成功發揮關鍵作用。

          此前,學??臻g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團隊參加并圓滿完成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一號、二號,空間站核心艙與神舟系列飛船,天舟系列飛船,空間站問天、夢天實驗艙交會對接等航天測控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見證了我國空間站的建設過程。本次神舟十七號任務也是聯合實驗室團隊第 51 次參加國家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工程等航天測控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

          樂陵市領導一行到??疾旖涣?/a>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楊寧)10 月18 日,樂陵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董軍一行來??疾旖涣?。黨委常委、副校長李長河主持交流會,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體育教學部、人事處、科技處、合作發展處等部門相關同志參加座談會。

          李長河對董軍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從學校發展歷程、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辦學特色以及 70 年取得的重大成果等方面介紹了學校建設發展情況。李長河表示,樂陵作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有著重視校地合作的傳統,雙方在眾多產業領域、校地合作方面高度契合,希望以此為契機,實現精準對接,繼續加強雙邊在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社會服務等領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推動青島理工大學和樂陵高質量融合發展。

          董軍對學校的熱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謝,對學校辦學質量、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隨后,介紹了樂陵產業經濟、特色企業、人才政策、校地合作等情況,對雙方的下一步深化合作提出新的思路,力爭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徐培明介紹了企業發展情況,并重點介紹了企業新產品研發、科創團隊及科研經費投入等情況,希望雙方能夠進一步加強交流,期待未來更多深度合作的機會,共同推動產教融合,在科技成果轉化、本科專業共建、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共創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院士西拉姆詳細介紹了自己在納米纖維產業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下一步能夠在科研合作方面,加強與青島理工大學的交流,進一步發掘合作項目。

          會上,雙方對口部門就校企地合作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表示將為今后的合作搭建起暢通的交流平臺,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社會服務等領域密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

          數字新聞

          摘要:

          9 隊伍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獎

          本報訊 (撰稿 徐偉 張蕾 劉奕)近日,第三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成績揭曉,學校 100 支參賽隊伍共斬獲國家獎 9 項、山東省獎 69 項,其中國家一等獎 1項、國家二等獎 8 項,山東省一等獎 18 項、山東省二等獎33 項、山東省三等獎 18 項,獲獎比例遠超山東省 45% 的平均獲獎率,實現了獲獎總量的新突破。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由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主辦,是首批列入“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的 19 項競賽之一,是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國內外的1685 所院校 / 校區、59611 隊 ( 本科 54158 隊、???5453隊 )、近 18 萬人報名參加了本次比賽。我校臨沂校區、理學院、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管理工程學院的 300 名學生 100 支代表隊參賽。

          1 隊伍獲“北投杯”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

          本報訊 (撰稿 王文佳 王俊富)10 月 26 日,由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委員會主辦、長沙理工大學承辦的“北投杯”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在長沙理工大學云塘校區舉行。經全國31個?。ㄊ凶灾螀^)581所高校、1463 支參賽隊分區賽角逐后,118 所高校的 119 支隊伍來到總決賽現場。我校土木工程學院敦華隊(隊員:王文佳,蔡勝陽,胡安曉;領隊:邵先鋒;指導老師:王子國、王俊富)脫穎而出,獲得大賽一等獎。

          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被譽為“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本次大賽是新賽制后參賽高校最多、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一次盛會。大賽始終堅持“展示才華、提升能力、培養協作、享受過程”的競賽理念,為廣大學子搭建了創新高地、奮斗舞臺。比賽分為模型制作、陳述答辯、模型加載三個環節,既有理論計算,又有動手能力展現,還有現場加載展示環節,考驗參賽隊員的綜合實力。

          1 項目獲第十八屆全國環境友好科技競賽全國一等獎

          本報訊 (撰稿 趙方超)近日,第十八 屆全國環境友好科技競賽終審答辯及作品評審工作公布最終結果。由我校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劉長青教授指導、中挪給排水212 班王晴與博士 21 班欒亞男領銜完成的參賽項目《清水環鄉 - 農村污水節能治理先鋒》榮獲創業類全國一等獎。

          全國環境友好科技競賽是在教育部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下,由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以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聯合主辦的頂級競賽。大賽倡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理念,通過學科競賽等方式鼓勵高校學生以獨特的科創理念和發明制造參與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中來。自 2005 年創辦以來,大賽已成功舉辦十八屆。本屆賽事覆蓋全國 200 余所高校,共計 980 支隊伍、6000 余人次進行激烈角逐,最終產生了 53 支隊伍進入終審答辯,在 4 個組別中總計評選出特等獎 4 項、一等獎 7 項、二等獎 11 項、三等獎 17 項。

          2 隊伍獲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房地產策劃大賽一等獎

          本報訊 ( 撰稿 濮陳欣 馬蓮欣 )11 月 12 日,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房地產策劃大賽全國總決賽在華僑大學落下帷幕,我校參賽團隊再創佳績,取得了全國一等獎兩項、二三等獎各一項的好成績。

          本次大賽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主辦,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房地產專業委員會、華僑大學承辦 , 比賽被納入廈門國際海洋節的活動目錄。大賽圍繞廈門保利·國貿天琴商業街、廈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廈門田園竹壩三個項目征集策劃方案,共吸引了全國 300 余所高校約 12000 名學生報名,最終 170 支隊伍 1000 多名選手入圍全國總決賽。

          本次大賽聚焦房地產行業轉型發展,賽題設置由傳統住宅開發向文旅運營、鄉村振興、城市運營等方向擴展,鼓勵參賽團隊跨學科、跨專業、跨年級組隊,優勢互補,結合產業數字化轉型要求,提出“智慧化”不動產行業解決方案。

          1 團隊獲國際貿易競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

          本報訊 ( 撰稿 呂海軍 胡辰璐 )10 月 20 日至 23日,2023 年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國際貿易競賽(國際貿易業務模擬賽道)總決賽于寧波舉辦,商學院“一根藤上七個瓜”團隊取得全國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各參賽隊以企業(模擬出口商)名義參賽,洽談出口,商品限定為日用消費品、食品、玩具、紡織服裝、工藝品和電子產品等。競賽內容包括外貿參展商業計劃書(中文)、展位海報設計與商品陳列、新產品發布會(英語或小語種)和商貿配對貿易談判(英語或小語種)四個部分,共有來自全國 172 所院校的 323 支隊伍參加。

          第03版:綜合

          學校舉辦“青廉課堂”廉潔教育報告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倪福祥)10 月 20 日下午,學校在黃島校區 G201 報告廳舉行年輕干部、新入職青年教師“青廉課堂”,引導年輕干部、新入職青年教師扣好廉潔從政從教、成長成才“第一??圩印薄W校紀委副書記賀治成作了題為《固本培元、廉潤初心,做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好干部、好教師》的主題報告。本次活動由學校黨委統一部署,學校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人事處(教師工作部)具體安排,報告會采用視頻形式,市北校區和臨沂校區設分會場,102 名年輕干部和新入職青年教師聆聽了報告。報告會由機關黨委書記、組織部副部長孫川三主持。

          報告分四部分進行,首先,賀治 成介紹了“青廉課堂”的目的和意義;其次,他結合學校發展、年輕干部的擔當、青年教師的責任,著重介紹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之“六個必須堅持”內涵要義;再次,他從忠誠堅定、敬民愛民、公正法治、守正創新、擔當盡責、修身律己六個方面對年輕干部和青年教師提出要求;最后,結合校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印發的《以案為鑒、警鐘長鳴,高等學校違紀違法警示教育案例匯編》對違反黨的廉潔紀律行為進行警示提醒。

          報告中強調,年輕干部、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中流砥柱,是理工大未來的創造者,希望大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年輕干部的要求,堅守入黨初心,砥礪道德品行,筑牢清廉底色,不負重托、不懈奮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上跑出青島理工賽道的最好成績,以新思路新舉措推進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始終與時俱進地走在時代前列,成為新事物的創造者、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引領者。

          報告會結束后,大家一致表示,要從報告中汲取精神動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認真扣好從政從教、成長成才的“第一粒扣子”,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作風,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理學院設立“力行獎學金”并舉辦首批獲獎學生頒獎典禮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王康 劉奕)為表彰工程力學學科的優秀學子,激勵青年學生勤奮學習、全面發展,同時紀念和傳承孫可明教授致力工程力學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愿望,理學院特別設立“力行獎學金”。11 月 8 日下午,學院在黃島校區舉辦首批獲獎學生頒獎典禮。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力學學科帶頭人王在泉,理學院黨委書記鄒傳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紀玉超以及力學教研室全體教師出席頒獎典禮。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孔亮主持典禮。

          王在泉表示, 工程力學專業要培養的是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系統掌握力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富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我校的工程力學專業經過二十余年的長足發展,師資力量得到了很好地沉淀和積累,當前全國專業排名靠前。2002 年我校獲批工程力學碩士點,2022 年本科專業開始招生,專業前景發展遠大。

          王在泉勉勵同學們要“博學明理,力行圖強”,深耕工程力學專業,勇攀知識高峰,承擔時代使命,將自身發展匯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中,將所學知識和才干投入到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中,不負韶華、不負時代,做開拓創新的實踐者,努力成長為兼具家國情懷和科學家精神的新時代基礎研究人才,為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鄒傳波介紹了工程力學本科專業的基本情況及“力行獎學金”的設立初衷,并表示工程力學專業的教育者和學習者要深刻理解“厚基礎”的育人理念,注重數力基礎的培養。

          王利民教授以“力學學習之道”為題向同學們作了專題報告,他表示,力學學習重在轉變學習思維,要以抽絲剝繭的方式探尋核心和關鍵。

          典禮上,王在泉和學院領導為獲得單科獎學金的劉毅、張博涵、王元濤、劉佳怡,獲得學習進步獎的張毅、馬瀝、屈文碩、張坤良、莊緒華、梁泓宇等同學頒發了榮譽證書。

          典禮結束后,學業導師與在場專業學生就專業學習進行了交流討論。

          基礎研究是科學發展的源泉 , 力學學科對其他學科和技術發展有更深層次的影響和強大的支撐?!傲π歇剬W金”的首批資金來自孫可明教授人才引進獎勵金,由孔亮、于進偉、馬鴻洋、鄒傳波和李凱五位老師捐贈。相信未來,學院工程力學專業的學子們定會積極進取,不負老師們的殷切期望,不辜負學校的辛勤培育,弘揚科學家精神,投身基礎研究,樂于奉獻,勇于付出,譜寫力學學子壯麗的青春篇章。

          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 『榫卯相合』強黨建 賦能高質量發展

          摘要:

          本報訊(撰稿 肖學斌 楊霈宣 曹玉潔)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黨委立足學科專業特色,將“榫卯”結構的價值內涵延展到黨建工作之中,探索“榫卯相合”黨建工作理念,將黨建工作與思政育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深度融合推進,以高質量特色黨建賦能學院高質量內涵發展。

          “繩墨取直”,把好高質量發展“方向盤”

          學院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貫穿學院高質量發展全過程。落實“第一議題”、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制度,鼓勵引導各黨支部結合專業特色,利用線上線下多種“小、靈、快”學習方式滿足黨員日常學習教育需求;制定實施教工(學生)黨員考核實施細則、科研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等制度性文件,深入開展黨支部規范化建設;通過組建黨政干部、輔導員、團員參與的宣講隊伍,建設黨史、共青團史文化長廊,以促學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設置黨員先鋒崗和督導隊,制作事業發展活力榜、成果展示榜、考研光榮榜,選樹身邊典型,讓示范力量輻射全體師生。近年來,學院先后獲評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等,涌現出寶鋼優秀教師、山東省建筑工程大師、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一批先鋒模范。

          “斗榫合縫”,守牢高質量發展“生命線”

          “榫卯”有“二十四性”,看似結構原理各不相同,組裝之后卻能夠實現“斗榫合縫”。學院黨委將“斗榫合縫”理念融入處處、時時、人人、事事和諧統一起作用的思政教育工作,打造“筑美于心”“筑美于行”“筑美于境”的“三筑”育人工作體系。用好紅色革命場館,組織師生黨員赴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開展黨性教育;在課程和設計實踐中,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到論文選題、科研立項、教學改革、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工作中;面向師生開展“身邊榜樣·前行力量”特色系列活動、“設計·人生”課程思政改革,深耕“筑之韻”講堂、“X-talk”論壇,開拓學生視野;在宿舍、教室、樓館內打造黨員模范宿舍、模范工位、黨員工作小組,建設紅色觀影室、紅色展示墻,匠心營造良好環境,為學子全方位成長引領護航。近年來,“義務編制村莊規劃創新創業實踐”獲評國家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筑夢之光”團隊連續9次入選“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獲評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調研報告2項、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成果top1002項;《從新農村到和美鄉村:村莊規劃編制內涵轉變與效能提升研究》獲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山東省一等獎;《美“劃”村莊——20年堅守與踐行義務編制村莊規劃團隊》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山東省銀獎。

          “量鑿正枘”,答好高質量發展“關鍵題”

          人才培養要與學生發展實際、市場需求實際相結合。這一點與“榫卯”的“量鑿正枘”理念相契合。學院在“師徒制”歷史傳統基礎上,創新性提出“導師組”模式教學,整合“專業、思政、行業、學業、朋輩”五類導師資源,建立“組織—內容—評價”全面協同的運行機制,以學科競賽為抓手、以項目為著力點、以社會實踐為練兵場,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材施教。目前已有5000余人次以導師組為單位參加各類競賽及社會實踐項目,孵化項目280余個,遴選建設“典型教改團隊”12支,教學模式兩次獲得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為學生創業項目和團隊提供了“苗圃—孵化—加速—產業”全鏈條指導和孵化轉化服務,人才培養碩果累累:2022年以來,立項國家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17項;獲評國家重點團隊24支;本科畢業生深造率達36.78%;就業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達96%以上。

          “榫卯相合”,立起高質量發展“頂梁柱”

          學院推動黨建與中心工作相融相促、嵌合發力,實現黨建團隊與學科團隊一體化發展、學科目標與黨建目標雙向強化、學科平臺與黨建平臺相互支撐。通過完善黨委委員聯系黨支部制度、建立思想引領監督督促機制和師德師風教育機制、實施高端人才引領和新老“傳幫帶”項目、定期開展青年教師提升培訓等措施,學院孕育了教科研一體化“大學科”團隊,成果初顯:學院三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2年以來,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建設國家一流課程2門;獲批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省級一流課程4門、青島統一戰線智庫課題5項、青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6項、青島市“雙百調研工程”課題11項、臨沂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走出課堂,走向廣闊天地!通識教育放異彩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宋玉文 張英華) “通過文學讓我們感受不一樣的人生,走進不一樣的精神世界,尋找抵達心靈的力量,實現自我心靈的成長與自由 ……”11月 6 日,文學翻譯家、散文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林少華先生在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通識教育交流活動中跟同學們說道。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高度重視通識教育工作,學院通過拓展視野、校外研學、美育教育和社會實踐四種通識教育新途徑,讓通識教育走出課堂,引導學生增進常識,凈化心靈,啟迪智慧,塑造有廣博知識、有人文情懷、有富足精神、有豐富情感的新時代大學生。

          打造“論劍讀書”品牌活動拓展學生視野。學院聘請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作家協會主席鐵流,文學翻譯家、散文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林少華,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AGV 主管張常江等成為學院通識教育導師,導師定期來校作交流分享。近兩年來,共組織校內外專家讀書分享 37 次,導師們為學生帶來紅色文學、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文學鑒賞、作品分析等精彩講座,涉及《靠山》《邊城》《挪威的森林》等 70 余本書。學院通過發揮名家指導,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與文化品位,推動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論劍讀書會會長田皓仁說:“真正與名著作者或知名學者面對面交流才更加領會到了文學的魅力,我將繼續在閱讀的道路上走向深入,并嘗試進行文學創作?!?

          創立“行走的研學課”,富足學生精神。在研學中,讓學生深入了解黨史國史、國家科技前沿狀況、中國傳統文化、國家自強之路等等,廣泛關注到科技、教育、歷史、青年成長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學生對國家、社會的認知,提高學生思維層次和思想境界。學院開辟歷史文化、科技發展等研學路線 10 余條 , 組織研學 20 余次,帶領學生到一戰遺址博物館、海軍博物館等紅色文化景點參觀學習,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帶領學生到華為云青島基地、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等著名企業參觀學習,讓學生親身感受前沿科技發展狀況,加深學生對科技自強的認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精神。

          拓寬美育教育路徑,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學院充分發揮筑夢合唱團美育教育陣地作用,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作編排歌曲,定期展演和發布新作品。同時,積極將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校園等“走進來”的美育教育,和學院優秀作品進社區、文化館、博物館參觀學習等“走出去”的美育教育相結合。學院逐夢合唱團通過改編舞臺劇、合唱、創作歌曲《無衣》《青春的模樣》《沂蒙新唱》等作品 7 個,讓師生全過程參與到作品的創作、排練和演唱之中,組織啦啦操比賽、攝影比賽和《東方大港》京劇進校園等活動十多場,豐富的美育內容,多彩的美育形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文化素養。

          實踐教育涵養學生情懷。通過實踐將所思所學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將個人理想與社會需要相聯系,在服務社會的大舞臺上探尋人生的坐標,加深對國計民生、學科專業、人生發展的深度思考。一年來,學院有31 支社會實踐團隊奔赴新疆喀什、陜西延安等地,圍繞紅色基因傳承、鄉村振興、理論普及宣講和基層志愿等方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6 支團隊獲評團中央社會實踐專項團隊。學生深入融入社會,在全國各地做了 700余項社會實踐工作,主動將所學計算機知識、自動化理論等與當地需求相結合,在實際行動了解民生需求,解決人民問題,涵養家國情懷。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副書記曲良波認為:“新時代大學生應該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當中,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為社會發展進步貢獻青春力量,這也是通識教育在實踐環節的表現?!?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高潔指出,通識教育在專業學習之外構筑一個精神文化的世界,讓同學們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識教育要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歸于實踐,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還要讓學生“相信”,更要讓學生“踐行”。

          商學院:用四個“1”活動給出大學校園“11.11”新解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魏倩倩 薛誠 李慧)1111 在高校應該怎樣拼寫?商學院用“厲行節約惜光陰,攜夢與友赴未來”特色系列活動為“雙十一”賦予了高校 新的解讀。11 月 10 日,商學院通過“賣 1 點閑置”“省 1 點時光”“存 1 個夢想”“多 1 個朋友”四個“1”重新解讀“雙十一”。

          “賣 1 點閑置”活動由營銷專業學生成為跳蚤市場攤主,用學到的營銷知識銷售閑置物品,向在場的師生們傳播理性消費觀念;“省 1 點時光”活動通過學霸筆記展示,向同學們共享學習資源,幫助同學們理清知識脈絡、節約復習時間,如需“兌換”則需付出同樣精美的學霸筆記;“存1 個夢想”活動通過心愿卡片征集,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明晰學涯規劃;“多 1 個朋友,”則以“好物分享”為形式,鍛煉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鼓勵學生通過參與活動找到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幫助同學們搭建溫暖的心靈之橋,釋放學業壓力?!?111”從學涯目標規劃、學習技巧分享、專業實踐研學和學業壓力解壓四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將知識和時間視為最珍貴的“寶貝”,將學習目標、學習技巧放入“購物車”,度過更有意義的大學時光。

          活動現場,近千名學生參與到形式多彩的活動中。有的學生在心愿板上貼上“考研上岸”“專業第一”的便利貼;有的學生認真翻閱展示的學霸筆記,學霸筆記主人則應“買家”邀請,對高數、線性代數等課程進行解說;有的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好物分享”,詳細詢問物品功能和用途;最吸引學生的則是閑置物品售賣攤位,售賣閑置物品的學生一邊講解物品用途,一邊告訴“買家”物品閑置的原因,引導“買家”理性消費、按需購買,賣不出去的“閑置物品”則在一邊的理性消費背景板前進行展示,一米高的玩偶、拼不起來的手辦 ……“千奇百怪”的滯銷閑置物品讓參觀學生忍俊不禁的同時,也讓同學們對理性消費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今天的活動讓我很受感觸,‘雙十一’不僅是我們戲稱的購物節,也是我們大學生學期中開始沖刺的學習月,我們要理性消費、珍惜時光,培養勤儉節約美德,度過更有意義的大學時光?!被顒咏M織者,經貿 212 班張錦霞說道?!敖裉鞂I銷兩個字有了新認識,銷售也是需要經營的,不僅要提前對商品有全面的認識,還要對買家心理、潛在買家等因素做充分預判,和我們課本上的知識一下子就結合起來了。”營銷 221 班裘如意賣出去了三件閑置物品,收獲頗豐?!皩W霸果然不是那么簡單就能當的,我用兩本筆記才換了一本心儀的學霸筆記,我以后要更珍惜時間、更認真學習,知識是我們大學生最寶貴的財富?!必攧展芾?231 班劉曉靜說道。

          “這次活動是我們精心為商學院學生設計的,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還為同學們提供了一次直觀感受理性消費意義的機會,一個實踐自己專業知識的平臺,有助于提升同學們對專業的認識,培養同學們的自律精神?!鄙虒W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慧說。

          本次活動是商學院“商院節日”系列主題教育成果和“學風建設月”特色活動,是商學院依據學科專業特點開展思想引領的新嘗試。未來,商學院將繼續堅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環境、新形勢下的育人新模式,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第04版:副刊

          師德標兵風采展(一)

          摘要:


          為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切實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根據學校 2023 年師德建設教育月活動工作安排,校工會于今年9 月啟動“第六屆師德標兵”評選活動。通過此次評選活動,廣泛樹立具有“躬耕教壇 強國有我”精神的師德標兵典型,充分展現學校教師“為黨育人 , 為國育才”的良好精神風貌,體現了嚴謹治學、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和高尚情操。激勵廣大教師不斷提升師德修養,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實現學校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標凝聚奮進力量。

          林豐艷(馬克思主義學院)

          林豐艷,女,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在省市校等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獲得佳績。曾獲山東省第二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特等獎、首屆青島市高校思政理論精品課教學比賽一等獎、山東省首屆高校思政短視頻大賽教師組優秀獎、校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校思政課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等。近年來主持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 5 項,發表多篇教科研論文,并將教科研成果應用于思政課教學。堅持教書與育人并重,入職 16 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成為學生們信任的知心人和引路人。曾獲山東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省“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校優秀班主任、校優秀教師、?!敖虝丝!?、校先進青年工作者、校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李凱(理學院)

          李凱,中共黨員,博士,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教師,中國科學院青年導師訪問學者,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山東賽區)優秀指導教師,校優秀教師,校材料力學一流課程負責人?,F任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評審專家、青島力學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會員、山東力學學會會員,曾任力學(教研室)主任,全面負責力學教學與科研工作。獲“山東省 2023 年度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2022 年青島市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山東省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省級教學獎勵12項,主持校級及以上教改項目5項,發表教研論文 5 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 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2項,國土資源部專項課題 1 項,企業委托項目 1 項,發表高水平文章 10篇,授權(發明)專利 4 項。

          榮華(臨沂校區)

          榮華,中共黨員,副教授,國家一級建造師,BIM 高級工程師,山東省建筑產業化聯盟裝配式建筑師資庫教師、臨沂市村鎮建筑工匠培訓專家庫成員,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平臺上線課程負責人。獲青島理工大學先進工作者、青島理工大學優秀教師、齊魯最美教師等榮譽稱號。2022 年獲山東省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2023 年獲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主編教材 4 部,主持校級教研課題 5 項,教育部產學研項目 1 項,參與省級教改課題 2 項,主持校區級自然科學課題 1項,“農村建筑工匠培訓”橫向課題 1 項,主持校區優質課程 1 門,發表論文 3 篇,指導學生科創比賽獲國家級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2 項,省級二等獎 2項。

          匡富春(藝術與設計學院)

          匡富春,男,中共黨員,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助理,環境設計專業骨干教師。曾獲校級“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堅守教育報國初心、勇擔立德樹人使命,探索“產教融合,科創融匯,賽創融通”教學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真題項目十余項,作為核心成員獲得“中國互聯網 +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銀獎;指導學生獲得 B 類以上專業競賽 60 余項、獲批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4 項。完成縱橫向科研項目 5 項,發表 SCI、EI等論文 7 篇。熱心社會服務,投身城市基層治理?!扒鄭u市加快藝術城市建設研究”獲批市黨建研究會重點課題,帶領學生完成“嵌入社區的發光體”社會設計工作坊等項目。

          李文蓮(商學院)

          李文蓮,女,無黨派人士,管理學博士,教授,“禮賢學者”特聘教授。主持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重點)項目 1項,青島理工大學教研教改(重點)項目 2 項,參與省級一流課程建設項目1 項;主編教材 2 部,發表教學研究論文 4 篇,獲得山東省高校工委教育研究論文二等獎 2 項;參與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1 項;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勵 10 余項,獲得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3 次;獲青島理工大學優秀教師、青島理工大學青年骨干教師稱號。主持山東省社科規劃課題、青島市社科規劃課題等 7 項;在《中國工業經濟》等期刊發表論文 30 余篇;出版專著 1 部;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 項,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2 項,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 項、三等獎 3 項。

          李旭龍(體育教學部)

          李旭龍,中共黨員,博士,體育教學部主任助理、形體教研室黨支部書記,副教授。入選青島社科青年聯盟優秀青年社科工作者。作為核心成員參與我校大學生體質提升與智慧化教學改革實踐平臺的建設工作,深入推進“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平臺的智慧化升級。近年來,主持省級課題 1 項,廳局級課題 2 項,校級課題 2 項。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2 項。出版專著 1部、參編教材 2 部。在 CSSCI 及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7 篇,獲批發明專利 1 項,指導學生完成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1 項。研究成果獲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同時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獲山東省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創體育教學部參賽歷史最好成績。

          彭子龍(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彭子龍,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導?,F任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工作 13 年來,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愛崗敬業,模范遵守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牢記育人使命,用“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爭做學生培養的“四個引路人”。2016獲青島理工大學“十大優秀教師”提名獎,2018 年獲青島理工大學黨支部書記年度人物,2019 年獲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主持國家自然基金 2 項,山東省自然基金 2 項,山東省本科教改項目 1 項,山東省研究生優質案例庫項目 1 項。山東省一流課程主講教師,獲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4 項、三等獎 1 項。主編、副主編教材 3 部。指導大學生學科競賽獲的國家級、省級獎項 40 余項,多次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李紹純(土木工程學院)

          李紹純,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學團隊負責人,青島市高校教學名師,中國硅酸鹽學會溶膠凝膠分會理事,山東省土木建筑學會理事。主持山東省一流課程 1 門,山東省教學改革項目 2 項,獲山東省教學成果獎 3 項。主要從事海洋環境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制備及耐久性提升、海工混凝土新型防護材料開發、建筑材料低碳化技術開發等工作,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青年創新團隊等課題 17 項,發表學術論文 96 篇,其中 SCI、EI 收錄 45 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17 項、美國、英國發明專利各 2 項、澳大利亞、日本、法國等發明專利 4 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研獎勵 11 項。

          聽,深秋的 聲音

          摘要:


          涼風習習,秋葉飄飄,是秋意正起;丹楓迎秋,金風送爽,是秋意漸濃。伴一陣清風起,迎一場細雨來,青島理工的秋如約而至。

          俯瞰秋日的青島理工 ,是一座金色校園,日影昏黃,細碎的光在枝椏間影影綽綽渲染出青理秋色。

          秋天是躺在長椅上的紅葉,是甜絲絲的糖炒栗子和烤紅薯,把生活的期待變小裝進口袋里,在有一點寒意的秋日里分享溫暖,落葉之秋,微風徐來,愿所有美好都能如期而至!








          (圖片來源:宣傳部)

           

          青島理工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2560次訪問,全刊已有2363150次訪問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