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b id="be93d"></sub>
    2. <wbr id="be93d"></wbr>
        <nav id="be93d"></nav><form id="be93d"></form>

          《青島理工大學報》  

          第01版:要聞

          學校召開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動員大會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趙旭麗 鄒佳欣) 12 月 26 日,學校在黃島校區召開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動員大會,全面部署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黨委書記王亞軍出席會議并作動員講話,會議由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在泉主持。大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黃島校區設主會場,臨沂校區和各教學院部設 18 個分會場。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校級教學督導員、校評建辦人員、各單位聯絡員以及各教學院部領導班子成員、全體教師參加會議。

          會上,教務處處長苗吉軍對 2016年學校審核評估工作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詳細解讀了《青島理工大學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評建工作方案》,對評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工作目標、工作機構、工作任務及進度安排進行說明,對具體工作進行部署,明確各專項工作組、各職能部門、各教學院部的任務分工和工作要求,對自評報告撰寫注意事項進行了強調。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育部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研制組核心專家、咨詢指導專家劉華東教授作“準確把握新一輪審核評估實質,扎實推動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輔導報告。他從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內涵要義、新理念新要求新變化以及學校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三個方面進行介紹,闡述了審核評估的背景、內容、指標體系、工作流程以及在評估導向、評估內涵、評估目標、評估分類、評估視角、評估方式、評估結果七個方面的新變化;同時結合自身豐富的評估經驗,著重強調了評建改過程中學校需要重點關注的十個問題,對學校下一步的評建工作提出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王亞軍在講話中就做好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迎評促建工作,提出四方面具體要求。一是要弄懂搞清熟知本輪審核評估的背景意義和內涵要義。新一輪審核評估是在教育強國戰略背景下啟動實施的,從聚焦教學工作,轉向了聚焦教學基礎上的育人工作,既是對學校近年來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檢驗,也是總結經驗、查找問題的重要契機,更是凝心聚力、改革創新、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影響深遠、意義重大。二是要準確把握本輪審核評估的新理念新要求新變化和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要深刻領會“七個更加”的新變化、避免“三種情況”、處理好“三個關系”、注重“兩個機制”、建構組織體系、熟知評估程序方法、充分準備材料、統籌線上線下一體推進、加強教育教學信息化工作、扎實做好整改。三是要對照評估要求和指標體系,綜合分析研判、精準查擺問題。既要看到學校在整體辦學條件、學科建設水平、人才培養能力、科研與服務能力、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也要充分認識學校在推進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加強一流本科教育、有的放矢地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健全完善學生成長增值評價機制、創新探索應用研究型大學具體實現路徑和落地措施方面存在的差距。要將評估中發現的短板弱項,作為今后內涵建設的發力點和改善點。四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各級責任、全員進入狀態、全力抓好落實。要建立校院兩級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建立定期聯席調度會議制度,主要負責人要扛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要壓緊壓實各級責任,嚴格落實“一崗雙責”,把審核評估工作納入 2024 年度黨建工作考核、單位目標任務考核、干部教師與工作人員考核;要全員參與、全面落實,分層分類學習宣傳動員,全體師生員工要以主人翁的姿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投入到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中,努力形成人人了解評建、人人參與評建、人人為評建做貢獻的良好氛圍。

          王亞軍強調,當前學校正處于承上啟下、起承轉合的特殊而重要的發展時期,全校上下要準確把握錨定目標、心無旁騖保持定力,切實增強做好審核評估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堅持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以審核評估工作為契機、壓力和動力,全力推動學校事業發展再上新水平!

          王在泉主持時強調,一是要加強學習,全面動員。各單位要充分認識新一輪審核評估的新理念、新變化、新要求,深刻領悟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審核重點,全面掌握新一輪審核評估的程序、方法,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驅動,對標對表找差距,分階段分目標、高質量高效率地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二是要高度重視,強化落實。各單位要以“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以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按照時間節點及目標要求,全員參與、全力以赴、高質量地完成評建任務。三是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各單位要樹牢全校一盤棋意識,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個核心,系統開展審核評估評建工作。

          學校將于 2024 年下半年接受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學校將以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為契機,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全力推動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再上新臺階,加快推進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步伐。

          2023 年山東省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現場推進活動成功舉辦

          摘要:


          供圖:宣傳部                      招聘現場


          本報訊 ( 撰稿 凌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12 月 27 日,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的 2023 年山東省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現場推進活動在我校舉辦。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衣軍強,學校黨委書記王亞軍,青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學俊,青島西海岸新區副區長薛山出席活動,市區相關領導對青島市就業政策及區域人才發展環境進行了推介,人力資源機構代表作了典型發言。

          王亞軍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活動是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全國和山東省 2024 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要求,搶抓秋冬季促就業關鍵期的重要舉措,是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凝心聚力促就業的體現,是對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有力推動,是對畢業生雪中送炭的暖心服務。學校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暢通畢業生向重點領域行業流通的渠道,深化重點領域和行業的校企合作,強化以就業育人為核心的就業指導幫扶,讓畢業生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衣軍強在講話中指出,要以“2024 屆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啟航揚帆計劃”為引領,聚合政、行、企、校各方資源,齊心協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在工作格局上,更加注重將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兜底性作用緊密結合;在工作方法上,更加注重將普遍服務與精準施策緊密結合;在能力提升上,更加注重將短期培訓與中長期培養緊密結合,努力形成政策效力釋放充分、就業服務便捷高效、困難幫扶精準及時、輿論氛圍積極濃厚的畢業生就業良好局面。

          活動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面對面指導用“新”也走心。邀請青島青聘科技有限公司、西海岸新區公共就業服務協會等 20 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校園,圍繞畢業生就業疑點難點,提供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讀,開展簡歷診斷等指導。招聘區設職通央企、專精特新等專區,邀請 100 余家用人單位參與,提供 3267 個優質崗位?,F場人流如織,企業熱情介紹薪資待遇、發展平臺等情況,用“真金白銀”“真情關懷”吸引學生,“直播帶崗”同步開展,為更多企業和畢業生架起溝通橋梁,初步達成就業意向 675 人。就業體驗區將大型體驗探索游戲與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打造沉浸式體驗環境,充分喚醒學生就業意識。

          下一步,學校將持續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全國和山東省 2024 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要求和各項決策部署,用“不斷線”“有溫度”的就業服務全方位護航 2024 屆畢業生求職之路。

          濰坊學院黨委書記徐梅一行來校調研座談

          摘要:


          供圖:宣傳部  實地走訪


          本報訊 ( 撰稿 王云霞) 12 月25 日,濰坊學院黨委書記徐梅,原黨委書記李東,黨委副書記王守全,黨委委員、副校長苗金春,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趙加強等一行 9 人來校調研并座談交流。黨委書記王亞軍主持座談會,黨委副書記李國華,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在泉,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郭建鋒出席座談會,黨政辦公室、教務處、科技處、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座談。

          王亞軍對徐梅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學?;厩闆r。王亞軍表示,濰坊學院與青島理工大學地緣相近、人脈相連,兩校已經在長期的交流中積累了深厚的友誼,有著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礎。希望以此次交流為契機,將兩校平臺建設、科學研究、辦學治校等方面的合作走深走實、落地落實,充分挖掘調動優勢資源,促進雙方長足發展,共同在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地方發展等方面貢獻高校力量。

          徐梅對學校的熱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謝,對學校近年來建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給予高度評價。她表示,兩校合作歷史悠久、淵源深厚、基礎牢固,希望兩校今后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在更寬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進互利共贏,助力兩校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東回顧了自己從青島理工大學到棗莊學院、之后到濰坊學院、再次回到青島理工大學的工作歷程,分享了工作感悟,表達了對兩校事業發展的美好祝愿。他表示,將發揮自身專業特長、接續奮斗、努力工作,為推動兩校深度交流合作、實現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雙方圍繞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人才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座談會前,徐梅一行參觀了學校校園和校史館,走訪了學校巖土與軌道交通綜合實驗中心、防災減災綜合實驗中心、高端激光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高端裝備數字孿生與可視化遙操作工程實驗室。

          小行星 1996 YF2 被命名為“青島理工星”

          摘要:

          本報訊 ( 撰稿 張天一 郭陽) 12 月 19 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發布的《小天體命名公報》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1996年 12 月 22 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1139 的小行星,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被正式命名為“青島理工 星”,即(11139)Qingdaoligong = 1996 YF2。從此 , 浩瀚的宇宙星空中新添了一顆以青島理工大學命名的小行星。青島理工大學成為山東省省屬高校中首次擁有專屬小行星命名的高校。

          “青島理工星”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興隆觀測站于 1996 年12 月 22 日發現的。該行星位于火星與木星之間,軌道偏心率為 0.223、軌道傾角為 4.729 度、軌道半長徑為2.52 天文單位,以相當于每秒 23.12公里的速度在軌繞日運行,繞太陽一周需 4 年的時間。

          對于小行星的命名,首先小行星必須是經過國際公認的新天體,且須由其發現者提名,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并對外發布。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國際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

          對于以小行星命名的個人、機構組織或單位來說,是一種國際榮譽?!扒鄭u理工星”命名的成功獲批,體現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對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鼎力支持。

          學校不斷優化和調整學科布局,努力促進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以及信息科學和數字化技術的交叉融合,致力培育航天測控可視化、數字孿生裝備檢測與控制、人工智能制造等優勢特色學科方向。特別是學校依托趙正旭教授領銜的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創新團隊,聯合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昆宇藍程(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青島西海岸新區國家(青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古鎮口核心區,共同建立了“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作為該領域國內首個產學研聯合平臺,實驗室與中國航天港建設成員單位于 2022 年 12 月又獲批了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

          近年來,實驗室將自主研發的深空探測三維實時可視化技術運用于國家航天工程的實戰任務中。先后參與執行了載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飛船、核心艙交會對接,探月工程嫦娥系列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月球車月面巡視遙操作,深空探測工程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等 50 多次重大工程,為航天測控任務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和工程保障。

          學校將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青島西海岸新區國家(青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古鎮口核心區、昆宇藍程(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力支持下,進一步密切交流合作、整合優勢資源、凝練優勢特色,在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加強人才培養方面,繼續貢獻青島理工力量。

          數 字 新 聞

          摘要:

          學校獲評 2023 屆省就業工作“綠燈”先進高校

          本報訊 (撰稿 凌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部署要求,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研究確定試行高校就業工作“紅黃綠”亮燈分類管理服務措施,改變以畢業去向落實率為單一評價指標的方法,采用綜合性指標對高校就業工作進行科學評價。經對全省 151 所高校 2023 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綜合評價后,我校 5 項考核指標全部達標,被評為“綠燈”先進高校。

          2023 年,學校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山東省省委、省政府關于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全員全程參與。著力推動“一把手”工程走深走實,強化就業工作過程性監督,不斷夯實就業之基。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開展宣講會 588 場、線下招聘會 30 場、空中雙選會 27 場,提供崗位 20 多萬個。大力推進訪企拓崗,走訪單位 360 家,拓崗 7000 余個,建立就業創業實踐基地 100 余家、引才工作站 5 個,搭建起與省內外各地市用工單位間的引才橋梁。聚力精準幫扶,就業服務“24365 不斷線”,創新開展多樣化的就業育人主題活動,傾斜資源幫扶重點群體學生,最大限度滿足畢業生多元需求。典型經驗做法及暖心工作舉措被國家級、省級等各類媒體報道 32 次。

          6 門課程獲批 2023 年山東省普通高等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本報訊 (撰稿 楊瑩)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了《2023 年省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名單公示》,我校 6 門課程入選2023 年山東省普通高等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包括 4 門本科教育課程、2門研究生教育課程。

          2023 年 11 月,學校根據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 2023 年省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由教務處、研究生院牽頭,廣泛動員、精心組織,經過動員申報、資格審核與專家評審,進行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申報推薦,最終,張民老師的《電力電子技術》、孫好芬老師的《分析化學》、李軍老師的《鋼結構基本原理》、朱一榮老師的《“義務編制村莊規劃”創新創業實踐》、彭子龍老師的《3D打印技術案例分析》、李凱老師的《振動力學》獲批。

          1 教授獲聘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第三屆技術委員會主席

          (撰稿 牛庚 繆玉松) 12 月 16 日,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第三屆公路工程學部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海南大學召開,會上舉行了第三屆 WTC 公路工程學部、學科、技術委員會主席聘任儀式,我校理學院孔亮教授獲聘 WTC 第三屆學部委員會公路工程學部公路巖土工程學科土的基本特性與本構關系技術委員會主席,聘期自 2023 年 12 月至 2026 年10 月。

          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創辦于 2017年,是經國務院批準,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交通運輸部、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中國公路學會承辦,國內外交通運輸科技組織共同支持的國際性交通運輸領域學術會議和成果展示平臺。2024 年世界交通運輸大會擬于 2024年 6 月在青島舉行,下一步,孔亮將組建“土的基本特性與本構關系技術委員會”,開展相關工作,促進學術交流與行業科技進步。

          第02版:新聞

          學校順利完成 2024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工作

          摘要:


          考試現場 供圖:研究生院

          本報訊(撰稿 馮寧 楊汝亮)12月23日至25日,學校順利完成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組織工作。今年共有5164名考生報考青島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其中1395名考生在我??键c參加考試。

          學校高度重視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和山東省有關工作要求,把握研究生招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任務,推進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領導機制。校黨委書記王亞軍親自部署調度、分管副校長張凱全程一線指揮,其他領導全力支持配合。研究生院協同相關職能部門和招生學院提前謀劃、密切配合,全力保障考試順利進行。

          優化工作方案,壓實工作責任。為做好考試組織工作,研究生院牽頭制定了招生考試組織實施方案、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等工作方案,總結“四個易發問題、八個工作提示”。成立了研究生考試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統籌協調工作小組、考務工作小組等13個小組,工作小組協同聯動,確??荚嚫黜椆ぷ髀鋵嵉轿?。

          統籌人員安排,全員全面培訓。認真組織考試培訓,制作考務培訓視頻,確保組考細節講解到位;制作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考務手冊,完成監考教師、組考人員、巡考人員等163人的線上培訓,確??紕杖藛T懂規則、守紀律,保證考務工作順利開展。

          盯緊關鍵環節,守牢安全底線??荚嚻陂g嚴格落實封閉區入口和考場入口兩次人工安檢和一次智能安檢門安檢,優化人臉識別檢查,確??忌珳士焖偃雸?;嚴把考試安檢關、試卷保密關和考場監考關,考前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組織專家到校指導考試組織工作,給予高度肯定。

          加強教育宣傳,暖心服務考生。學校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及時準確發布溫馨提示和考生須知,告知考生各項考試事宜,加強誠信考試宣傳。精心制作張貼校園地圖、考場示意圖和對照表等考場標識,調配溫馨巴士、校園巡邏車接送考生,協調安排考生就餐和休息,70余名志愿者熱情服務。貼心周到的暖心行動讓廣大考生感受到了來自學校的溫暖。

          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是本年度國考的收官大考,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學校堅持一切為了考生的服務宗旨,設置47個考場??荚嚻陂g,黨政辦公室、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宣傳部、教務處、安全管理處、后勤管理處、學生工作處、校團委、財務處、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處、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研究生院、各招生學院通力協作,密切配合;監考教師、考務人員及志愿者全校300余名師生員工各司其職,考場秩序井然,自命題試題準確無誤,實現了“平安研考”的目標。

          住建部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專家到我校開展中期督察工作

          摘要:


          督察組考察濱海人居環境學術創新中心 供圖: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

          本報訊 ( 撰稿 解旭東 張曉雙)12 月 22 日,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委派,西南交通大學沈中偉教授、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恩芳組成的教育評估中期督察組蒞臨我校,對我校建筑學專業本科(五年制)教育教學質量進行中期督察。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在泉出席會議,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濱海人居環境學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高偉俊教授,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名譽院長、山東省建筑工程大師王興田教授,教務處、黨政辦公室及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負責同志、專業教師代表 30 余人參加了匯報會。會議由教務處處長苗吉軍主持。

          王在泉代表學校向督察組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簡要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以及近年來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學校、學院高度重視建筑學專業的發展,希望各位專家幫助專業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問診把脈,指出問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幫助建筑學專業做優做強。學校將認真聽取、總結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以務實、開放、求真的態度,努力推動專業建設不斷發展。

          會后,督察組考察了建筑館、濱海人居環境學術創新中心等教學設施,觀摩了建筑學專業設計作業展,與院系領導就建筑學專業的教學、學科建設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詳細了解上次評估以來建筑學專業建設情況。

          經現場考察,督察組醞釀形成《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教學質量督察報告》,并向學校進行了反饋。督察組認為,學校建筑學專業自通過專業評估以來,高度重視評估意見的落實整改工作,針對評估意見和建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學科平臺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圍繞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完善辦學條件等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院長許從寶代表學院感謝兩位專家的蒞臨指導和提出的中肯意見,表示將認真學習、總結梳理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建議,抓好整改落實,不斷改進和提升專業教育質量。

          教學質量中期督察是專業教育質量的保障制度。本次中期督察工作對推進學校建筑學專業建設、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意義重大,進一步明確了建筑學專業建設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為夯實下一輪的專業評估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院將結合督察建議,針對性開展整改工作,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建筑學專業高級人才,進一步凸顯專業辦學特色,提升辦學水平。

          數 字 新 聞

          摘要:

          3 代表隊獲 2023 年全國數字建筑創新應用大賽一等獎

          本報訊 (撰稿 王俊富 周凱)12 月 21 日,由中國建筑教育協會主辦,廣聯達股份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2023 年全國數字建筑創新應用大賽”落下帷幕。我校土木工程學院、管理工程學院、臨沂校區學生積極參與,榮獲國家級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13 項、三等獎 16 項,取得我校在該項賽事中最好成績。

          全國數字建筑創新應用大賽目前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五屆,是面向全國具有建筑類專業院校開展的大型學科競賽類活動,2023 年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23 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競賽目錄。截至2023 年,共有來自全國 30 多個省市及自治區千余所院校參賽,占全國所有開設建筑類相關專業院??倲档?80%,參賽師生總人數累計突破 20 萬人。2023 年大賽自 8 月啟動報名以來,受到全國各大院校的廣泛關注與支持,全國報名參賽院校 300 余所,參賽隊伍 600 余支,參賽師生 2 萬余人。

          本次比賽涵蓋 BIM 數維設計建模賽項、數字施工項目管理綜合應用賽項、數字造價全過程管理應用等賽項。為全力備賽,學校各參賽項目指導老師在今年 8 月對全體參賽隊員采取線上 + 線下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及軟件實操的培訓和集中輔導,加強集訓力度。團隊成員發揮各自特長,分工合作,分享學習進度、交流繪圖技巧、解決疑難問題。最終,各代表隊充分運用 BIM 建模、施工管理、施工應用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榮獲國家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13 項、三等獎 16 項,充分展現了我校學子過硬的建筑工程專業素養。

          3學子獲2023ICPC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銀獎

          本報訊 (撰稿 張英華 吳萬春)日前,2023 年 ICPC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成績揭曉,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學生取得了銀獎 1 項、銅獎 2 項。在 2023 年的區域賽網絡賽選拔中,我校取得了南京站、沈陽站和濟南站的現場賽參賽資格,在教練吳萬春的統籌指導下,胡書杰、陳守誠、史杰獲得南京站銀獎,饒禮建、謝博文、劉方獲得沈陽站銅獎,胡書杰、陳守誠、史杰獲得濟南站銅獎。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簡稱 ICPC)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之一。該項賽事于 1970 年創辦,目前已舉辦至第 48 屆,來自全球 6 大洲、超過 100 個國家和地區的兩千余所高校的近五萬名大學生參與該項賽事,被譽為 IT 行業的“奧林匹克”,是遴選和發掘世界上最優秀的程序設計人才的有效途徑。競賽成績得到了高等教育界和知名 IT 企業的高度認可,許多在 ICPC 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的畢業生獲得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青睞。

          2 隊伍獲第十七屆 iCAN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三等獎

          本報訊 (撰稿 龐泳)近日,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北京大學和山東大學作為學術單位,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承辦的第十七屆 iCAN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北京舉辦。本屆競賽共收到來自全國1241 所高校、10380 支參賽團隊的參賽作品,經過校賽、分賽區和全國總決賽三個階段的選拔,共有 499 支優秀隊伍晉級全國總決賽。我校兩支隊伍經過層層選拔晉級國賽,獲得國家三等獎 2 項的好成績。

          iCAN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簡稱 iCAN 大賽)是教育部質量工程支持項目之一。大賽入選《2023 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競賽目錄。大賽涵蓋了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在智能制造、智能穿戴、智慧農業、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能環保等多個領域的創新應用。通過秉承“自信、堅持、夢想”的精神,激發勇于創新的活力,iCAN 大賽促進高科技領域的產學研結合,不斷引導和激勵學生創新,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學習和交流平臺。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參賽隊(隊長:李文強,隊員:李成逵、李亞謙、劉杰、楊守仙;指導老師:宋傳旺、龐泳)不斷完善《基于 AI 視覺的智能視障輔助帽子》,并反復進行路演和答辯演練,最終獲得國家三等獎。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參賽隊(隊長:王偉輝,隊員:叢旭威、閆劉仙、劉坤、姜天宇;指導老師:張建軍、劉好勝)設計并完善《基于 AI 視覺自主學習及網格圖像特征規?;墓贩诌x機》,最終獲得國家三等獎。

          2 教師獲 2023 年度山東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稱號

          本報訊 (撰稿 寧利紅)近日,在山東省總工會組織開展的 2023年度山東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選樹活動中,經省教育工會推薦和青島市總工會差額評審推薦,我校土木工程學院劉蕓、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胥夢晨兩位老師喜獲“山東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稱號。

          學校高度重視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的選樹工作,各學院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全國和省教育系統開展的各類教育教學競賽活動,取得了可喜成績。山東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選樹活動每年評選一次,該項活動開展以來,挖掘出了一批政治堅定、愛崗敬業、勤勉工作、守正創新的先進工作者,我校教師立足本職、建功立業、爭做標兵,兩年中有五位教師獲此殊榮。

          山東科技大學副校長諸葛福民一行來校調研座談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石路捷)12 月 28日,山東科技大學副校長諸葛福民,機關黨委書記、組織部副部長李雙立,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機關黨委副書記王永君,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王震等一行11 人來校調研并座談交流。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凱主持座談會,黨委常委、副校長陳連軍,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偉,機關黨委書記、組織部副部長孫川三出席座談會,黨政辦公室、學生工作處、研究生院、人文社科處、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座談。

          張凱對諸葛福民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從學科建設、人才隊伍、科學研究等方面介紹了學校發展情況。他表示,山東科技大學學科特色鮮明、人才優勢互補、行業領域影響突出,與青島理工大學在各個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希望以此次交流為契機,發揮行業特色高校優勢,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在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中互鑒互通、共謀發展,共話未來,攜手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陳連軍向山東科技大學一直以來對學校建設發展給予的支持幫助表示誠摯感謝。他表示,山東科技大學與青島理工大學兩校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希望兩校以本次對接座談為契機,在復合型人才培養、科研平臺共建、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整合雙方優勢資源,推進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進一步加強溝通、凝聚共識,推動兩校高質量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諸葛福民對學校的熱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謝,對學校近年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兩校學術交流興盛、師生互動頻繁、校際往來密切,在科研平臺共建、服務國家戰略、解決產業關鍵共性問題等方面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希望兩校今后深化務實合作和資源共享,推動雙方交流合作邁向新階段、取得新成果,為推動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和建設教育強國努力奮進。

          雙方圍繞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座談會前,諸葛福民一行走訪了學校巖土與軌道交通綜合實驗中心、防災減災綜合實驗中心、高端激光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高端裝備數字孿生與可視化遙操作工程實驗室。

          學校舉辦榮華獎學金頒獎典禮

          摘要:


          頒獎現場                           供圖:宣傳部 


          本報訊 (撰稿 胡立功 李良潔 凌妍)榜樣凝聚力量,奮斗成就夢想。12 月 21 日,2023 年度榮華獎學金頒獎典禮在黃島校區舉行。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郭建鋒,榮華集團副總裁董建明,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學院黨委副書記、獲獎師生代表及百余名學生代表參加典禮。儀式由學生工作處處長焦紅良主持。

          榮華獎學金是由榮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我校設立的,分設品學兼優獎、優秀畢業生獎和創新創業基金。頒獎典禮上,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李俊宣讀了本年度榮華獎學金獲獎名單,榮華集團副總裁董建明、分公司總經理于永剛、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呂曉莉分別為獎學金獲得者頒獎。

          研究生院副院長劉長青教授代表獲獎教師發言,他分享了自身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的做法、思考以及培養的優秀學生案例,并表達了自己“初心如磐石,奮楫當篤行”的決心。土木工程學院土木 221 班孫浩代表獲獎學生發言,他感謝學校和榮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給予的這份鼓舞以及肯定,表示在未來將會力學篤行,懷著感恩的心繼續向著目標前行,以青年人應有的情懷與擔當,充分利用自身所長為社會貢獻力量。

          董建明在講話中向獲獎師生表示熱烈祝賀,希望同學們能夠腳踏實地,勇攀高峰,在各個領域繼續發光發熱。他簡要介紹了公司的情況和發展前景,并從行業現狀出發,為同學們分析局勢,堅定信心,鼓勵同學們認真完成大學課業,學得真本領。他表示,希望繼續加強與學校的合作,雙方不斷鞏固和擴大合作成果,努力在更多領域實現互利共贏。

          郭建鋒代表學校向支持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榮華集團表示衷心地感謝,并向獲得榮華獎學金的師生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獎學金是一份見證、一份期許、一份擔當,更是一份責任,同學們要志存高遠,堅定理想信念;勤奮學習,堅持知行合一;心懷感恩,堅守責任擔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回報學校、反哺社會、報效家國。

          頒獎典禮結束后,與會人員在綜合服務中心 301 進行座談交流。校企雙方就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實踐就業等方面實現深度融合進行研討并達成了合作共識,為進一步共謀育人新途徑、提升合作質效奠定良好基礎。

          圖 片 新 聞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張恬)12 月28 日,藝術與設計學院團委和書畫協會在市北校區二教舉辦“執筆傳情,辭舊迎新”送?;顒?。同學們將作品送給教研室老師和為校園安全、學生宿舍默默付出的安保人員和宿管阿姨。

          供圖:藝術與設計學院

          第03版:綜合

          學校第二十一屆外語文化節閉幕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徐衛曉 于淑鑫)12 月 20日下午,學校第二十一屆外語文化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黃島校區主教學樓一樓西報告廳隆重舉行。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偉出席活動并致辭,學生工作處、創新創業學院、教務處、國際交流處、校團委、人文與外國語學院等相關部門、學院負責人、獲獎單位代表以及 300 余名師生參加此次活動。

          陳偉在致辭中對本次外語文化節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肯定,對積極參與并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外語文化節是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主動開展“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落實文化育人提能增效行動的重要抓手,是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一次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盛會,是一堂把外語應用能力融入到專業知識學習和綜合素質提升的實踐課。希望同學們能以國際視野和世界情懷為指引,堅定文化自信,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成為一名文化底蘊深厚、視野寬闊的優秀大學生。

          文藝展演中,外文歌曲聯唱《Diamonds》展示了外國文化的奔放自由;中國古典舞蹈表演《青絲》蘊含著獨屬于中國文化的優雅從容;外文配音《芭比之魅力人外學院》則體現了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展示我校學子突出的口語模仿能力;外文朗誦《月光下的中國》傾訴著朗誦者們對祖國的熱愛與贊美,令現場觀眾感同身受;舞蹈表演《I AM THE BEST》激情洋溢,點燃現場氣氛,讓在場師生感受到不同國家的文化魅力。

          活動以視頻的形式回顧了本屆外語文化節系列活動的精彩掠影,對外語文化節系列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優秀指導教師、優秀組織單位等予以表彰,引導學生做有“外語專長、人文素養、國際視野、中國情懷”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外研社·國才杯”國獎獲得者馬寶駿作為學生代表上臺發言,他分享了自己在比賽過程中對外語文化的獨特見解;教師王美玲、魏萍子帶來的精彩現場教學,展示了英語教學改革的豐富成果,引發同學們的共鳴。在“禮樂醇舞”合唱團《梨花又開放》的優美歌聲中,本屆外語文化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落下帷幕。

          此次外語文化節以“厚道傳承二十載·國音外韻慶華誕”為主題,由校團委主辦、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承辦,歷時八個月,期間組織了“外研社”杯英語系列競賽、“紅色青島”多語種翻譯暨演講比賽、駐青高校英語演講比賽等 10 余項語言能力競賽和外語文化交流活動,累計參與人數達到4200 余人。下一步,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將繼續以豐富多彩的外語文化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向內深修語言內功,向外展現語言之美,真正講好中國故事,培養一批具有“中國情懷,世界眼光”的新時代青年。

          學校正式出版《青島理工大學年鑒 2022》

          摘要:


          本報訊(撰稿 牟海偉)近日,由學校年鑒編審委員會主持、檔案館組織編寫的《青島理工大學年鑒2022》正式出版發行。

          自2月28日《青島理工大學年鑒2022》編寫工作啟動以來,在學校黨政領導指導和各職能部門、教學院部的支持下,檔案館和各供稿單位100余位撰稿、編審人員的共同努力,歷時近一年時間,完成全書編輯、審校等各項工作。

          《青島理工大學年鑒2022》共分特載、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教學院部工作、臨沂校區工作、大事記、人物、畢業生名單、年度文件選輯、機構與干部、學生表彰與獎勵13個板塊,共計約105萬字。

          集萬卷于一冊,縮一年為一瞬?!肚鄭u理工大學年鑒2022》以圖片、文字、圖表等形式,客觀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學校綜合發展和成就,各職能部門、教學院部的工作實績,是了解、宣傳和研究學校的重要窗口,也是學校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工具。

          為充分實現年鑒在學校各領域的資政參考作用,檔案館已面向各職能部門、教學院部陸續發放年鑒,在各部門、教學院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發揮承接過去、啟示未來的價值,助力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傳統文化“三融入”構建浸潤式育人模式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楊霈宣)近日,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筑夢之光 · 光耀井岡”團隊實踐成果《馬源村紅色文旅夜游 IP 設計》在“2023 年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展示活動”中榮獲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成果 TOP100,該項目設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融于一體,兩者交相輝映,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了。這也彰顯了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探索構建“三融入”浸潤 式育人模式的成效。

          融入日常教育,增強文化凝聚力

          通過開設院史展、木作展、建筑大師長廊等展陳,打造富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色彩的校園文化、建筑館文化、一站式社區文化,營造“浸潤式”育人環境。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二十四節氣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師生一起中秋包月餅、端午包粽子,重陽制作五谷雜糧畫等,潤物無聲浸潤心靈。學院話劇團圍繞學校七十年光輝歷史,以禮賢中學劉銓法校長為原型,以情景劇的形式原創《永銘禮賢艱路,爭做奮進青年》校史劇,在青春的舞臺上講述校史、在歷史的沉淀中厚植理想信念。

          融入課堂教學,突出文化引領力

          將工匠精神培育作為鑄魂育人的突破口,以“導師制”教學為切入點,整合“專業、思政、行業、學業、朋輩”五類導師資源,形成立體式、特色化的課程體系。依托學院山東省一流課程《營造實驗》,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傳統木作文化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依托國家級一流課程《中國建筑史》,引導學生“讀懂中國建筑,厚植家國情懷”。近年來,學院千余名學生榮獲國家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等各類獎項 300余項。

          融入社會實踐,提升文化傳播力

          搭建立體化多元化實踐平臺,打造“青”心“筑”夢實踐育人品牌,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內涵,創新傳播方式。在社會實踐中鼓勵學生“學中做”“做中傳”,從“傾聽者”變為“講述者”,唱響 “青年之聲”。學院社會實踐團隊連續 9 年入選“井岡情·中國夢”全國青少年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獲全國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兩項,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成果 Top100 兩項,《光影賦能鄉村,點亮紅色記憶:革命老區紅文旅夜游現狀及模式研究》獲第十八屆“挑戰杯”“紅色專項”山東省特等獎。

          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將繼續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做在經常,構建文化育人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助力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孝悌忠信、恭儉禮讓、知書達理、勤樸敦厚的優秀品質。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舉辦“情暖冬至,我們都是‘餃餃者’”
          師生包水餃活動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何珊珊)“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2 月 22 日,冬至當天,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增添節日的氣氛,為即將踏入考場的考研人一份美好的祝福,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舉辦了“情暖冬至,我們都是‘餃餃者’”師生包水餃活動。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馬莉,學院辦公室主任華文健,學工辦主任、團委書記花會娟,中挪水232 班輔導員、班主任何珊珊,輔導員羅榮,中挪水 232 班全體同學參加了活動。

          祥園餐廳的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餃子皮,調好餡并備好了托盤等物料。師生們齊聚食堂一起包餃子,大家熱情高漲,相互傳授包餃子經驗,忙得不亦樂乎。在歡聲笑語中,在十指翻飛間,一只只精巧的餃子便包成了,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圓有的扁,有的像小月牙,有的像金元寶, 有的像小餛飩,有的像小籠包。馬莉書記還手把手地教同學們如何搟皮,怎樣包成一只圓鼓鼓的餃子。

          忙碌過后,大家吃上了熱氣騰騰的餃子,紛紛表示自己動手包的餃子就是格外香,品嘗美食之余,師生們圍坐在一起,共話家常、交流心得,現場其樂融融,輕松溫暖的氣氛驅散了冬日的嚴寒。

          馬莉表示,在這個具有傳統寓意的節日里,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組織師生包餃子,一方面是為更好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大家對傳統民俗文化節日的了解,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是通過活動拉近師生間、同學間的距離與感情,通過協作提升歸屬感,進一步增強班級凝聚力、向心力,為后續工作的有序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理學院舉辦 2024 年教職工元旦晚會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劉奕)為豐富教職工文化生活,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2月27日晚,在甲辰龍年到來之際,理學院在黃島校區荷園餐廳二樓舉辦 2024 年教職工元旦晚會。學院聯系校領導張凱副校長、發展規劃處處長馬鴻洋教授、學院老領導于進偉教授、校團委副書記李曉霞,學院前辦公室主任任立萍老師等受邀參加晚會,學院全體教職工歡聚一堂,共憶精彩往昔,同賀元旦佳節。

          張凱向學院全體老師送上節日問候和祝福,肯定了學院在過去一年中在黨建思政、人才工作、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學生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并勉勵全體教師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厲,為學校和學院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鄒傳波在開場詞中向學院全體教職工致以節日祝福,展望新的一年,她勉勵大家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再創佳績。

          孔亮致新年賀詞。他向關心學院發展的各位領導、支持、參與學院發展的各位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和新年的問候,祝愿學院在新的一年再攀新高,再創輝煌。

          晚會在學院領導班子的合唱《理院雄風》中正式拉開帷幕,朗誦《我愛上課》、舞蹈《熱舞拉丁》、太極扇《精忠報國》、葫蘆絲演奏《軍港之夜》、三句半《圖說新語》、合唱《小酒窩》等等節目精彩上演,內容多樣,亮點迭出,把對學校和學院的深情化作美妙的歌聲、熱情的舞蹈和心靈的傾訴,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各辦公室、教研室、實驗室的老師們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各展才藝,載歌載舞,現場氣氛熱烈、掌聲起伏、歡笑不斷。趣味游戲“擊鼓傳花”和“猜猜我是誰”一度將晚會氣氛推向高潮。晚會在全體教師合唱的《難忘今宵》中落下帷幕。

          回首 2023 年守正創新、踔厲奮發,我們碩果累累;展望 2024 年,篤行不怠、勇毅前行,我們信心滿滿。元旦晚會不僅為教職工提供了展現才藝和情感的平臺,體現了理學院大家庭強大的親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傳遞了教職工間的新年祝福,更是對學院一年工作成果的回顧和總結。新的一年里,學院全體教職工將以更加昂揚奮進的姿態和奮發有為的精神,錨定目標任務不放松,奮力書寫學院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學?!半p高”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理院貢獻、展現理院擔當!

          繼續教育學院用理工特色“七彩橋”搭建非學歷教育“實境課堂”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毛幫青)近期,繼續教育學院按照學校黨委工作部署,依托學校優質資源,推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條主題教學路線,創新“課堂教學 + 現場教學 + 視頻教學 + 實訓教學”的非學歷教育培訓模式,用理工特色“七彩橋”,搭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實境課堂”。今年以來已舉辦各類培訓項目 20 余項,取得了良好育人實效和社會影響力。

          打造“剛性結構”,澆鑄高質量教育培訓“橋墩”:繼續教育學院以建強學校理論學習主陣地,創新指尖課堂線上微陣地,打造現場教學體驗分陣地為思路,搭建起了一支高素質的講授隊伍、一套高質量的課程體系、一部適用性強的數字資源、一條科學合理的教學路線、一套完備齊全的硬件設施的“三陣地、五個一”的“剛性結構”,將培訓工作細化為 48 項具體工作內容,升級培訓公寓樓等培訓場所,創新形成“專業培訓、專業管理、專業服務”“三?!迸嘤柟ぷ髂J?。聚合思政研學館、黨建長廊、檔案館、校史館等校內資源,交聯各級黨校、相關師范院校等 20 余處特色鮮明校外現場教學點,建強建筑功能材料等十五模塊主題教學資源,澆鑄高質量教育培訓“橋墩”。

          “榫卯相合”,搭建教育培訓七彩橋面梁:學院以榫卯相合為理念,“點”上發力“線”上延伸“面”上提升,因地制宜推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彩主題教學路線。依托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人才優勢,凝練“兩山論”“國企黨建”等精品課程,打造黨性教育“紅”主題教學;依托學校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開設“城市講壇”,開展城市建設管理等七類培訓,打造城市建設“橙”主題教學;依托學校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以及中國民俗學會等師資力量,開展人文社科、禮儀文化等培訓,打造傳統文化“黃”主題教學;依托學校國家一流本科專業,以及學校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究中心,開展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類培訓,打造生態文明“綠”主題教學;依托青島海洋經濟特色和學校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碩士點,拓展青島港等校外現場教學點,開展海洋經濟、鄉村振興等培訓,打造產業經濟“青”主題教學;依托學校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測等多項工程中形成的可視化航天科技和學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開展新材料、數字孿生技術應用等科學技術培訓,打造科技“藍”主題教學;依托高校師資力量,開展教師自我教 育類培訓,打造教師自我教育“紫”主題教學。七彩教學主題與地區發展和學校特色榫卯相合,搭建教育培訓七彩橋面梁。

          “數智生態”,敦實教育培訓全功能“橋面”:學院以思想引領、文化浸潤、知識講授、實踐深入為中心,“筑魂”“潤心”“育知”“踐行”四環一體推進,形成閉環式教育生態。堅持依據不同教學主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打造“以學校綜合現場教學點為中心,多個現場教學點和線上教學點協同教學”的“1+N”教學模式。創新設置沉浸式培訓課堂教學,通過深挖歷史背后的故事、講解科技背后的情懷,用微視頻等聲光畫影技術手段直觀展示課程內容,強化教學體驗。建立基于數字化綜合教學管理平臺的質量監控、跟蹤反饋及決策分析機制,搭建了集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校園為一體的資源共享數字平臺,培養支持社會地方產業需求、學校優勢學科專業支撐的優秀數字人才。

          未來,繼續教育學院將秉承“教學相長、繼往開來”的辦學理念,堅持“高質量、高水平、規范化、品牌化”的辦學目標,構建“價值塑造、知識更新、素能提升、終身學習”的辦學體系,實施“一心四環”培訓教育教學法,聚焦興魯戰略,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訓高素質人才,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貢獻理工力量。

          “運動吧,輔導員!”輔導員成長沙龍在學校健身中心舉行

          摘要:


          本報訊 (撰稿 王康 劉奕)為加強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幫助輔導員強身健體,增進輔導員之間感情與工作交流,“運動吧,輔導員!”學校輔導員成長沙龍活動于12 月 29 日黃島校區主教學樓健身中心順利舉辦,此次輔導員沙龍由學生工作處主辦、體育教學部協辦、理學院承辦,體育教學部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陳洪鑫副教授擔任主講人,40 余名學工干部參加。

          陳洪鑫圍繞“健體、健心、健康工作生活”的主題分享了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方式方法,講解了利用碎片時間做無器械健身的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講解結束后,陳洪鑫現場指導大家利用學校健身器材進行科學健身,并帶領學工干部沉浸式體驗了跑步機、橢圓機、蹬腿機、坐姿推肩機等健身器械,現場氣氛熱烈,大家紛紛表示要在工作之余加強鍛煉,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務工作中。

          一直以來,學校始終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注重人文關懷和職業技能提高同步推進。此次輔導員成長沙龍激發了學工干部追求身心健康的熱情,進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與信任,引導學工干部以身作則,以體育人,帶領青年學生強體鑄魂,在運動和拼搏中篤思明辨逐夢強國。

          第04版:副刊

          Hi ! 2024 !

          摘要:


          時光的年輪悄悄刻下一圈,這注定是許多人生命中一段不同尋常的旅程。揮揮手與往事告別,相信它會隨著時光的流轉,化作記憶長河中的一朵浪花。感恩所有相遇,感謝所有經歷。新的一年,讓我們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不斷嘗試新的可能,用心品味每一個瞬間,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再見,2023。

          你好,2024 !


          (供圖:宣傳部)

           

          山野鄉間

          摘要:

          “爺爺,咱們把桌子拖到院子里,趕緊喝豆漿!吃油條吧!”六歲的小南黝黑的臉上頂著大大的微笑,目不轉睛地盯著爺爺手里拿的豆漿油條,默默咽了口唾沫。

          “光想著吃!”爺爺聽聞小南這般急切,笑成了瞇眼,“來,和我一起抬出桌子去?!?

          剛擺好桌,小南趕忙落座,“咯噔”一大口喝下豆漿,囫圇進幾口油條,費力搬動自己的小短腿,學著爺爺打起了小二郎腿,小腳一翹一翹,迎著山村野風,眼中萬里無云,純是一派無憂無慮模樣。

          或許對這時的小南來說,最大的“苦惱”也怕是那 —— 只需對付幾筆的小學暑假作業吧,殊不知時光指縫流過。

          再回到山野鄉間,已是小南步入了學業日益繁重的初中了。不同于小學的十天半個月地享受了,小南只能偷閑那么五天、三天、一兩天 …… 最終,小南終于熬完了中考,興沖沖地奔赴那山野鄉間。

          可享受這鄉野山風沒兩日,小南爸媽一通電話撥到了這“世外桃源”。

          “小南!你被市實驗和外國語都錄取了!”小南被媽媽的消息轟炸而過,腦中一片空白。市實驗是本市重點學校,而外國語學校是小南夢寐以求的學校,但它遠在另一個城市,選擇了那兒,意味著遠赴他鄉,小南猶豫了?!皨寢?,我再想想?!毙∧暇従彽貟斓綦娫?。

          躺在樹間吊床的小南抬頭望天,一只不知名的鳥兒在林間鳴叫,似在催促著小南做出抉擇。小南看向旁邊釣魚的爺爺,問道:“爺爺,你說我去哪里上高中???”爺爺望著魚竿盡頭的水面,笑著道:“有機會還是要趁小多去大城市看看,開開眼界啊?!甭犃藸敔斶@一番話,小南翻下吊床,握緊手機,堅定地選擇了心中的執念。

          第二天小南乘坐離開這山村鄉野的早班車。早晨五點的大巴空無乘客,僅小南一人望著窗側田野,刮著山風。身后留的是揮別閑恬落日的惜別,面向的是日升東方的一股沖勁。

          小南再別山野鄉間,殊不知她與其之間留白幾乎三年。

          這三年,小南步入那所夢寐以求的高中,一開始是新奇的,但更多是自卑膽怯的,往日那個奔跑于山野鄉間的、黝黑的臉上掛著大大咧咧笑容的少女好像也迷惘在過去里了?!皟炐恪薄岸嗖哦嗨嚒薄鞍駱印边@些標簽被一個個從女孩的身上撕掉,那個一身光芒的小南似乎已變得黯淡 ……

          又是假日,爺爺給即將步入高三的小南打來了電話?!澳愣级嗑貌换貋砹??怎么光學習?啥時候回來?”爺爺熟悉的聲音傳進了小南的耳朵。這是小南不知為何鼻頭一酸,張開嘴又閉上嘴,最后支支吾吾混了過去。一旁的媽媽看著女兒通紅的雙眼,溫柔道:“回老家看看吧,好久沒回去了?!?

          小南再回到了夏風清涼的山野鄉間,成績、分數、大學、未來 …… 似乎被拋之腦后,小南被淳樸山風包圍著,眼前是青山,是清流,是當年那個堅定不移的小小的自己。

          一日晴空碧云就這樣瀟灑而過,可同時,小南眼里再次充滿了光芒,轉頭向遠方。

          在最后高三這段短暫的一年,小南或委屈哭泣,或焦慮自卑過,或有放棄念頭,可最終眼中還是閃爍著光芒,心里的火焰始終不滅。曾經那些被撕去的標簽不足惜,因為真正的自我正在熠熠生輝。

          高考結束的第二天,小南便踏上了回山野鄉間的旅途。

          早晨,十八歲的小南迎著清風,翹著二郎腿,咬一大口油條,再喝一口豆漿,望向重重疊山的遠方 ……

          青島理工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3774次訪問,全刊已有2362806次訪問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