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撰稿 楊霈宣)近日,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筑夢之光 · 光耀井岡”團隊實踐成果《馬源村紅色文旅夜游 IP 設計》在“2023 年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展示活動”中榮獲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成果 TOP100,該項目設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融于一體,兩者交相輝映,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了。這也彰顯了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探索構建“三融入”浸潤 式育人模式的成效。
融入日常教育,增強文化凝聚力
通過開設院史展、木作展、建筑大師長廊等展陳,打造富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色彩的校園文化、建筑館文化、一站式社區文化,營造“浸潤式”育人環境。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二十四節氣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師生一起中秋包月餅、端午包粽子,重陽制作五谷雜糧畫等,潤物無聲浸潤心靈。學院話劇團圍繞學校七十年光輝歷史,以禮賢中學劉銓法校長為原型,以情景劇的形式原創《永銘禮賢艱路,爭做奮進青年》校史劇,在青春的舞臺上講述校史、在歷史的沉淀中厚植理想信念。
融入課堂教學,突出文化引領力
將工匠精神培育作為鑄魂育人的突破口,以“導師制”教學為切入點,整合“專業、思政、行業、學業、朋輩”五類導師資源,形成立體式、特色化的課程體系。依托學院山東省一流課程《營造實驗》,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傳統木作文化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依托國家級一流課程《中國建筑史》,引導學生“讀懂中國建筑,厚植家國情懷”。近年來,學院千余名學生榮獲國家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等各類獎項 300余項。
融入社會實踐,提升文化傳播力
搭建立體化多元化實踐平臺,打造“青”心“筑”夢實踐育人品牌,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內涵,創新傳播方式。在社會實踐中鼓勵學生“學中做”“做中傳”,從“傾聽者”變為“講述者”,唱響 “青年之聲”。學院社會實踐團隊連續 9 年入選“井岡情·中國夢”全國青少年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獲全國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兩項,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成果 Top100 兩項,《光影賦能鄉村,點亮紅色記憶:革命老區紅文旅夜游現狀及模式研究》獲第十八屆“挑戰杯”“紅色專項”山東省特等獎。
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將繼續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做在經常,構建文化育人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助力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孝悌忠信、恭儉禮讓、知書達理、勤樸敦厚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