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校接受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
摘要: ![]() 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專家意見交流會 供圖 :宣傳部 本報訊 (撰稿 韓小燕 李靖)根據教育部部署要求和山東省教育廳工作安排,10 月 14 日至 11 月 6日,我校接受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審核評估專家組組長、北京科技大學原校長張欣欣教授等15 位專家對學校開展了線上和線下評估。 線上評估階段,專家組在研讀學校《自評報告》等“1+3+3”報告和支撐材料基礎上,通過線上聽課看課、訪談座談、調閱材料等方式,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方位的把脈問診。 11 月 4 日上午,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專家入校評估說明會召開。專家組組長張欣欣作入校評估說明。校黨委書記楊赟致辭,校長張凱主持會議。 張欣欣對前期線上評估情況進行總結,對本次入校評估考察的目的、內容、工作安排進行說明。他表示,專家組將根據入校評估考察問題清單,聚焦學校立德樹人工作,找出影響改革、建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關鍵性問題,對線上審核評估存疑的問題進行靶向查證,秉承建設質量共同體的初心和理念,對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和核心要素進行重點核查,形成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全面、客觀、準確、公平、公正的評價。 楊赟向各位專家的到來和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指出,青島理工大學作為一所以工為主,土木建筑、機械制造、環境能源學科特色鮮明,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始終堅持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籌備工作啟動以來,學校按照“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方針,積極構建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文化,把評估工作與學校日常工作相融合、與學校內涵建設相融合、與學校改革發展相融合,進一步凝練辦學特色,總結人才培養成效,著力破解發展瓶頸,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他表示,學校將以此次審核評估為新起點,牢固樹立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向著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理工大學的目標奮勇前進。 張凱以《弘揚理工精神,扛牢使命擔當 培養“重品德、厚基礎、強實踐、善創新”的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為題,從學校發展概況、工作舉措、未來展望三個方面作審核評估補充匯報。重點介紹了學校在“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理工精神和“以文立德、以理強基、以工建業”培養理念指引下,發揮土木、建筑、機械、環境、管理等領域的學科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優勢,形成了具有“土敦木華、筑美育魂”特質的土建類專業一流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山東省“走在前、挑大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貢獻青島理工力量。 會后,專家組一行考察了校史館、圖書館、土木工程防震減災綜合實驗中心、方程式賽車隊、工程訓練中心、山東省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重點實驗室等教育教學設施與環境。 11 月 4 日至 5 日,專家組通過聽課看課、訪談座談、走訪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公寓等方式,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情況進行了全面、深入地考察評估。 11 月 6 日上午,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入校考察專家意見交流會召開。專家組組長張欣欣代表專家組向學校反饋審核評估初步意見。專家組成員安徽建筑大學原黨委書記方潛生,西安理工大學原校長助理、原研究生院院長趙康,青島大學科技處處長隋坤艷,山東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副主任姜兆亮,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副院長王曉紅,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韋曉保,廣州大學建筑節能研究院院長周孝清,北京交通大學建筑技術教研室主任杜曉輝分別反饋個人考察意見。 專家組一致認為,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錨定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理工大學目標,實施“1224”發展戰略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立足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實施“1239”專業建設計劃,構建“五育并舉”的育人新格局,形成了“新生態催動、全要素驅動、四課堂聯動”的地方高校一流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完善教師隊伍建設,學生畢業率、學位授予率、升學率等逐年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根據考察情況,專家組反饋了學校在校區整體布局、學科專業調整、思政育人體系構建、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山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曾憲文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對專家組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專家組把脈精準、切中肯綮,意見建議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他從堅持以本為本、夯實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堅持問題導向、認真抓好整改工作,彰顯辦學特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三個方面對學校落實評估整改和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出要求,要求學校把專家們的意見建議融入學校當前工作和長遠改革發展,與學校戰略同部署同推進,為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貢獻教育力量。 楊赟在表態發言中對專家組和教育廳給予的關心指導和支持幫助表示感謝。他表示,專家組全面客觀地指出了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學校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指明了方向。學校將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切實抓好整改。一是牢記初心使命,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加大本科教學投入、改善本科教學環境,不斷夯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凝練工作理念特色,打造本科教育教學品牌,全面提升育人能力和育人質量。二是堅持改革創新,持續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加大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力度,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持續完善一流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全面培養“重品德、厚基礎、強實踐、善創新”的高素質人才。三是抓好整改落實,以高標準嚴要求做好審核評估“后半篇文章”。建立整改工作清單臺賬,逐條明確責任分工和整改時限要求,系統推進整改落實,努力把評估整改成果轉化為推進實施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
![]() |
學校召開財務工作專題會議
摘要: 本報訊 ( 撰稿 于利俊 胡蕓瑋) 11月 6 日,學校在黃島校區召開財務工作專題會議。黨委書記楊赟出席會議并講話,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凱主持會議。副校長金祖權,黨委常委、副校長陳韶娟、郭建鋒、苗吉軍,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黨政辦公室主任錢均,相關部門、學院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上,財務處匯報了多渠道籌資工作任務落實情況暨 2024 年預算收入完成情況和 2024 年財政專項資金預算執行情況。教務處、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臨沂校區、科技發展集團、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逐一匯報了收入完成情況及工作措施,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匯報了省屬公辦本科高?;A設施提升項目相關工作。 楊赟在講話中強調,增收節支工作對于學校事業發展意義重大,需要繼續拓寬思路、改革創新,齊心協力、賡續奮斗。一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轉變“等靠要”的思想,深刻認識問題本質,采取切實有效的改革措施,推進學校開源節流工作高質量發展。二要明確目標,壓實任務。各部門單位強化責任擔當,認真履職盡責,狠抓工作落實,加強協調對接,挖掘服務社會潛力空間,提升工作質效。三要堅持厲行節約,提高資金效益。主動適應當前學校過緊日子工作常態,壓減非剛性、非急需支出,集中財力保障重點工作和重點領域支出,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四要嚴肅財經紀律,防范財務風險。增強風險意識,強化底線思維,不越紀律規矩紅線,筑牢財務工作安全線,為加快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理工大學提供有力保障。 張凱在總結中深入分析了當前學校事業發展中面臨的現狀和問題,強調了開源節流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就下一步學校開源節流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認識,規范經費支出。深刻把握上級新政策新要求,積極應對財務管理工作新形勢新挑戰,規范抓好預算執行、會計核算、資金支付等各環節工作。二是拓寬籌資渠道,共謀學校發展。全面利用好上級各項政策,激發學院和部門的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廣泛籌集辦學發展資金。三是厲行勤儉之道,樹立節約之風。優化內部資源運轉,精準預算安排,消除浪費、提高效率、管控成本,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壓實主體責任,加快資金執行。嚴格遵守各項財經紀律和規章制度,切實做到應支盡支,推動財政專項按預算落實落地。下一步,財務處要有針對性細化學校開源節流工作方案,各部門各司其職、團結協作,為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提供可靠保障。 |
![]() |
山東建筑大學校長于德湖一行來校調研交流
摘要: 本報訊 ( 撰稿 任衍珍)11 月 12 日,山東建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于德湖一行 5 人來校調研并座談交流。學校黨委書記楊赟主持座談會,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凱,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黨政辦公室主任錢均出席座談會。 楊赟對于德湖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長期以來對學校事業發展的深切關懷與鼎力支持表達了誠摯的謝意。他表示,兩校在長期合作交流中形成了深厚的友誼,希望雙方能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強資源互通,堅守互利共贏的原則,在人才培養的深度挖掘、科學研究的協同創新、以及教育管理與學校治理等多個維度上,深化合作,共同開創兩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張凱介紹了學校當前的發展概況,表達了對未來兩校在土木工程學科的專業建設、平臺搭建、以及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加深合作的熱切期望,希望兩校并肩前行,通過密切協作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兩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 于德湖表示,兩校在辦學歷史、辦學定位、辦學特色等方面具有諸多共同特點,為雙方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望兩校能進一步加強交流,優勢互補,拓寬合作領域,圍繞科研、教學、服務地方等方面強化合作。 學校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馬鴻洋、科技處處長劉俊偉,土木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侯東帥介紹了學??蒲泄ぷ骷叭瞬排囵B概況。雙方就學科建設與規劃、人才引進與培養、科研成果報獎及轉化、科研團隊建設考核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
![]() |
學校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斬獲3金1銀1銅
摘要: 本報訊 ( 撰稿 臧瑤瑤) 10 月 29 日至 11 月 2 日,第十四屆“挑戰杯”秦創原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學校 5 支團隊入圍國賽,4 支團隊入圍全國決賽終評。團隊獲主體賽國賽金獎1 項,銅獎 1 項;“秦創原”創新挑戰賽國賽金獎 2 項,銀獎 1 項。學校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實現了賽事重大突破,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 本次“挑戰杯”競賽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為宗旨,共有來自 412 所國內高校,14 所國際高校的 839 個項目進入全國決賽終評,最終評選產生金獎 280 項、銀獎 559 項、銅獎 1559 項。經過網絡評審、問辯評審等多環節的激烈角逐,學校斬獲主體賽 1 金 1銅、專項賽 2 金 1 銀的好成績。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曲鏡通優 — 軍民共用曲面透明電路開拓者”項目團隊榮獲主體賽國賽金獎;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清澄凈水 —海水養殖尾水處理先行者”項目團隊榮獲主體賽國賽銅獎;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檢微知觸 — 量子點壓致發光檢測引領者”項目團隊、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膜電互聯 — 新型電化學工業冷卻水系統節水降碳與安全服役關鍵技術”項目團隊榮獲“秦創原”創新挑戰賽國賽金獎;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筑夢之光 — 延安紅色文旅夜游景觀設計”項目團隊榮獲“秦創原”創新挑戰賽國賽銀獎。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挑戰杯”系列賽事,本屆大賽自 2024 年初啟動以來,學校廣泛宣傳、悉心培育。在備賽期間,黨委常委、副校長郭建鋒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就賽事推進和項目打造等進行重點部署,并帶隊赴西安參賽進行現場指導;學校團委廣泛組織動員,重點培育和打造科技含量高、應用前景好、師生綜合素質高的項目,同時深挖資源,邀請資深專家對項目進行幾十輪指導打磨和個性化、定制化的優化升級;學院師生團隊團結一心、迎難而上,頂住壓力、克服焦慮,以必勝信念和昂揚斗志夜以繼日投入備賽,直至賽前的最后一個深夜和凌晨,確保項目團隊以最好的參賽狀態和精神風貌決戰決勝全國決賽終評。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學校團委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挑戰杯”系列賽事為抓手,激發理工學子創新精神、提升創業能力。今后,學校團委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創新實踐育人機制,堅持“重品德、厚基礎、強實踐、善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通過“以賽促創、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引導學生在學校高質量發展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
|
![]() |
我校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入選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
摘要: 本報訊 ( 撰稿 李龍 賀德坤)11 月 8 日至 10 日,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年會由教育部指導、“國創計劃”秘書處和四川大學共同主辦。我校藝術與設計學院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城市更新、青島路徑”—— 和豐里風貌區棚改房屋改造設計研究》(參與學生:葉欣雨、祝憶楠、劉盼盼、張嘉玉、慕晗;指導教師:賀德坤)入選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改革成果展示項目,是山東省屬高校入選本屆大學生創新年會八個成果展示項目之一。 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目錄內重要賽事,也是山東省省屬本科高校高質量發展核心指標,2008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首次開始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論壇(2012年更名為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是依托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開展的一項重要的年度性展示交流活動,目前已連續舉辦十七屆,已成為全國高校本科教學改革中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學生參與最多、水平最高的盛會之一,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助力高校本科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本屆年會以“海納百川 智見未來”為主題,采取線下活動為主,輔以云上展示、線上互動等多渠道,主要包含創新創業項目改革成果展示、創新學術論文交流和創業推介項目交流三個主題活動。全國 310余所高校師生代表,教育部代表,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代表等共計 1700 余人參加了本屆年會。本屆年會共收到部屬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推薦項目 1006 項。經過相關專家初評、“國創計劃”專家工作組復選,共有510 項成果入選年會。其中學術論文 200 篇、創新創業項目改革成果展示 250 項、創業推介項目 60 項。 我校入選項目以青島市遵化路 24-74 號,延安路 146、148 號和洛陽路 35 號老舊社區棚改騰空房改造為主要設計研究對象,團隊歷經兩年調研和設計,為未來棚戶區改造提供多種可能性探索。項目實踐過程中,鍛煉了學生實際工程項目背景下的綜合實踐能力。該項目已獲得第十七屆中國好創意暨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數字媒體科技作品及創意競賽全國三等獎等 10 余項獎項,并得到了青島市市北區城市建設更新局、青島城鄉建筑設計院、校內外專家和設計師們的充分肯定。 我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遵循“興趣驅動、自主實踐、重在過程”的原則,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作為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平臺。近三年來,我校獲得省級立項數量始終保持省屬高校前列,省級及以上立項達 775 項,校級立項達 4500 余項,參與人次達 19000 余人次,項目立項數量、質量、參與范圍不斷提升。 下一步,學校將不斷完善項目管理辦法,強化項目過程管理,落實相關激勵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搭建展示交流平臺,提升項目質量水平,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活動,不斷提升學校應用研究型人才培養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