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卑倌昵?,魯迅先生作出《孔乙己》一文,從容不迫地敘述了孔乙己的一生,批評了封建制度和科舉制度。而百年后,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文學”又一次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
己亥之末,庚子之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不少企業裁員減薪,使無數擁有豐滿理想的大學生遇見了骨感的現實?!昂鲇星屣L化劍意,斬我二十少年氣”的張錫鋒,在高三的演講會上豪情萬丈,堅信“生活明朗,萬物可愛。人間值得,未來可期?!毕蛑约旱奈磥韰群啊拔?,也有夢想??!”當年,他以 674 分考入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可卻在三年后進入迷茫和內耗,“高考前就光想高考的事了,也沒想過高考后要學什么專業,做什么工作?!睆穆曀涣叩芥告傅纴恚粡臐M懷熱忱到情緒平和;從幻想未來的甜美到認清現實的痛苦,張錫鋒狀態的變化不正是當代大部分大學生們正在經歷的嗎?
人人盡知“今日事今日畢”的道理,可當面臨選擇的時候卻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手機營造的“溫床”,心中豪情壯志,卻只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粗璩康脑铝粒闹邪蛋蛋l誓:“我明天一定早早睡覺,絕不熬夜”,可第二天依舊沉浸在網絡中,陷入深深地自責。有人被困在信息繭房,自以為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領域,樂此不疲;也有人執著于他人的“內卷”,抱怨著社會的環境與政策,羨慕著他人的成績與果實,卻不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
一百多年前,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是他以自欺欺人方式維護的“讀書人”體面。而今天大學生們脫不下的“長衫”,是我們對自己職業定位的固化思維,是傳統教育觀念隱藏的職業偏見,也是社會輿論對高學歷人才的“軟綁架”。認為體力勞動者低人一等,認為職業教育低人一等,這些隱藏在思想里的陳腐元素,使整個社會的就業觀念變得偏狹,把一些高學歷者架在了難以落地的“高臺”。央視網曾這樣評論過:“學歷的價值,只有在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掘自身潛力的情況下才能得以體現??滓壹褐韵萑肷畹睦Ь?,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因為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币虼?,一切的焦慮、內耗,以及自以為的脫不下的長衫,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對社會產生正確的認知,沒有將自己的理論實踐到實際生活中。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給予青年??滓壹旱臅r代一去不復返了,當代的有志青年絕不會被困在長衫中?!睂⒗碚撊谌氍F實,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創造出自己的價值才能打破“長衫”,或許時代的“內卷”帶我們步入了快節奏的生活,但用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價值永不會被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