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聚焦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青島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秉持“德育為先、學生中心、研學融合、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導向,持續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整流程、各環節、全要素,構建立體化教育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創新拔尖人才。
聚焦培養方案,激發創新動力
一是優化課程體系。建立“3+2”課程結構體系,即:“通識教育 + 專業教育 + 實踐教學”三大教學平臺,“光學 + 電子信息技術”兩大培養方向。二是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學分占比,在新版培養方案中,光學方向、電子信息技術方向實踐學分分別占 29.5% 和 30.3%。三是加強創新教育。增加創新學分和“第二課堂”學分,結合《創新學分認定實施細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經過多年實踐,該專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創新結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的人才培養體系趨于成熟,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獲評首批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四年的專業學習不僅讓我構筑起較為完整的物理學基礎理論知識體系,而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痹搶I 2023 屆畢業生楊杰說。
聚焦課堂改革,夯實創新基礎
一是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將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定律發現的過程、我國新的科技成就等融入課堂教學,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二是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入翻轉課堂、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模式和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讓學生思維“動”起來。三是開展全過程性學生評價。將課程平時成績由之前的 20%—30% 提高到現在的 50%,全面考查學生課堂討論、課后研討等課程全周期表現,激發內生動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近 3 年,該專業教師主持省級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3 項,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1 門,獲省級教學成果獎 3 項、市級教學成果獎 1 項;本專業學生平均考研率達 34%,一次就業率達 97%,廣受用人單位好評。
聚焦實踐教學,增強創新實踐
一是打造全時空實驗教學平臺。上線開放實驗室系統,開發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18 個,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做實驗的需求。二是重構實驗課程內容和體系。編寫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驗教材 1部、教案 3 本、指導書 18 本,提升設計性、綜合性、探究性實驗項目占比達到 84%,將專業教師 13 項新的科研成果納入教學內容。三是建立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實習實訓新模式。創辦校企聯合培養本科專業 1 個,建設校外實踐基地 9 個,提供系統化社會實踐項目,組織開展“三下鄉”、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
實踐教學為學生成長成才開發了廣闊的“試驗田”,架起了連接理論與實際、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的橋梁。
“優良的實踐教學環境,既檢驗了我們的理論知識儲備,也很好地培養了我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劉尚昀說。
聚焦第二課堂,服務個性發展
一是打造“析理行遠”大講堂品牌。邀請國內外名師、名家作報告,啟迪思維、開拓視野,點亮學生創新夢想,激發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二是提供豐富的學科競賽平臺?!傲可矶ㄖ剖健遍_展“互聯網 +”、挑戰杯”、CUPT、物理實驗、數學建模等學科競賽,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創、教賽整合”的人才培養新途徑。三是開展“本科生進課題組”活動。定期遴選一批學有余力的本科生加入專業教師科研團隊,訓練學生科學思維,讓本科生在科研團隊學習中受啟發、長才干。
該專業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比例超過 70%。近 3 年,獲批國家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19 項,獲省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獎勵 200 余項,發表科研論文 21 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13 件。
聚焦導師隊伍,護航人才培養
一是實施教師隊伍壯大行動。專兼結合組建教師隊伍,加大引育力度,并積極聘請企業、科研院所等具有較強實踐經驗的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加入導師隊伍。二是開展教師培養培訓行動。充分利用網格化、現代化信息平臺,分層分類開展新入職、骨干以及拔尖人才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快速成長。三是推行導師團隊建設行動。經驗豐富的老專家與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相互搭配,建立新型“傳幫帶”團隊模式,實現了 1+1>2 的效果。
近三年,專業引進省級教學名師 1 人,培養市級教學名師 1 人;青年教師主持教研教改項目 15 項,發表教研論文 14 篇,出版教材 2 部,獲講課比賽獎勵 2 項。
“‘三項行動’是賦能教師成長的重要手段,能夠顯著提升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和水平?!睉梦锢韺W專業負責人馬鴻洋教授表示。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邱田會 馬鴻洋 王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