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b id="be93d"></sub>
    2. <wbr id="be93d"></wbr>
        <nav id="be93d"></nav><form id="be93d"></form>

          《青島理工大學報》  
          上一期    下一期
          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 2024 年工作年會在我校召開
             期次:第508期      查看:52   

          會場                                                        供圖:宣傳部


          本報訊 (撰稿 張成福)4 月 25 日,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 2024 年工作年會在黃島校區召開。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巡視員王紀生,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革命文物處副處長齊云婷,山東大學歷史學院與考古學院黨委副書記李一楠,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鄒慧忠,青島市市北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孟曉慧,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館長宋紅,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徐波,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李真,青島市博物館副館長安小蓓,青島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莉,我校副校長金祖權,宣傳部、人文社科處、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與外國語學院等部門、學院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由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盧新明主持。人文與外國語學院 40余位教師及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上的 80 余位同學共上“大思政課”。

          金祖權在致辭中表示,自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學校全力支持中心的建設與發展,支持中心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和要求開展工作,對標對表,圍繞工作目標,系統推進七項工作任務的落實落地,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下一步,學校將夯實與青島市博物館等協同單位的合作基礎,爭取取得具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和實踐成果,使協同增效更加明顯,獲得行業及社會的認可。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院長鞏湘紅代表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秘書長單位對 2023 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布置了 2024年工作任務。她表示,2023 年是中心的成立之年、探索之年、起勢之年,2024 年是中心的融合之年、發展之年、干事之年。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張成福以《實踐過程視域下的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為題梳理了 1949 年以來我國保護革命文物的歷史過程。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 —— 山東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一楠分享了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建設經驗,系統介紹了山東大學利用革命文物開展思政教學、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經驗做法。

          宋紅、徐波作為中心協同單位代表作交流發言。宋紅介紹了紀念館的基本情況,重點說明了在青少年教育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徐波介紹了學院在創新方式方法、切實發揮革命文物鑄魂育人作用,用革命文物資源助力“大思政課”,加強對革命文物研究方面的經驗做法。

          齊文婷在講話中表示,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在開展館校深度聯合、共同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也開創了革命文物系統研究和宣傳傳播的新模式。希望中心加強系統研究,激活紅色基因;發揮自身優勢,深挖資源價值;強化組織保障,推動協同育人,有力探索館校合作的新思路、新機制,不斷開辟新時代革命文物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高度、新境界。

          王紀生在講話中強調,成立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是落實國家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他要求充分發揮好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作用,在“發現新物件”方面搞好協同、在“講好故事”方面搞好協同、在“打造特色教育場所”方面搞好協同,更好地服務于青島市革命文物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

          “如何充分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如何推進革命文物的系統保護、系統研究”“高校如何利用地方革命文物資源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一個小小的革命文物背后蘊含著怎樣感人的故事”等成為會場討論的熱點,也讓在場師生對保護革命文物的重要價值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真正實現了思政教育的入腦入心。

          青島理工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1553次訪問,全刊已有2362931次訪問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