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b id="be93d"></sub>
    2. <wbr id="be93d"></wbr>
        <nav id="be93d"></nav><form id="be93d"></form>

          《青島理工大學報》  
          上一期    下一期
          凝心聚力、迎難而上
          堅定不移推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建設
          —— 在第七屆教職工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的工作報告
          (2024 年 3 月 1 日)
          黨委常委、副校長 王在泉
             期次:第504期      查看:52   

          這篇文章總結了學校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并提出2024年的重點工作。學校將繼續強化黨建引領保障,優化完善內部治理體系,加強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啟動實施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加快推進雙高建設目標任務,全面提升綜合管理效率水平。全體師生員工要增強主人翁意識,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中。


          各位代表,同志們:

          我代表學校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3 年工作回顧

          2023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學校建校 70 周年。一年來,學校黨委行政團結帶領全校師生,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學校改革發展和安全穩定,錨定學?!笆奈濉币巹澓汀半p高”建設目標任務,穩步實施“十大工程”,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事業呈現良好、強勁的發展勢頭,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

          (一)實施黨建與思想引領工程

          學校常態化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培訓和宣講,將黨的創新理論落實到立德樹人全過程各方面。五學聯動深化理論學習、求真務實開展調查研究、動真碰硬抓好整改整治、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并取得實效。持續加強學校組織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基層黨建提質創優行動,學校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鞏固提升。獲批 4 個全省黨建雙創黨組織,206 個基層黨組織的 4272 名黨員,在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完成急難任務中,發揮了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實施干部隊伍建設規劃,舉辦領導干部綜合素能提升培訓班,加強干部政治能力建設。嚴肅認真抓好審計和重點領域廉政問題專項整治反饋問題整改,完成校內巡察回頭看,開展紀律警示教育、加強廉潔文化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更加鞏固。

          (二)實施治理體系建構工程

          開展規章制度宣傳落實年活動,全校上下制度意識、規矩意識顯著提升。完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強化校院學術委員會組織體系,完成了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換屆工作。出臺學校督查督辦工作實施辦法,將督查督辦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開展樹師德正師風專項整治活動和師德集中學習教育,師德師風作為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在各工作環節中嚴格執行。完善學校總法律顧問制度,推動財務風險排查整治和財務治理任務落實,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實施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程

          出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指導意見,全面啟動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自評自建工作,以評估為契機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新增 12 門國家一流本科課程,6 門本科、研究生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和 9 部省級一流本科教材,數量位居省屬高校前列;獲批 3 項國家級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5 項省級一等獎,獲評國家級優秀組織單位;新增本科、研究生省級教改重大、重點和面上項目 20 項,獲批 19 項省級研究生優質教育教學資源項目。本科生深造率穩步提升,畢業生去向落實率位居省屬高校前列,獲評山東省高校 2023 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綠燈”先進高校。學科競賽佳績頻傳,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榮獲國家和省級金銀銅獎 31 項,實現了獲獎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首次斬獲“挑戰杯”主題賽全國特等獎,實現了在該賽事上的歷史性突破。研究生學術與實踐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獲評 15 篇省優博士與碩士論文、1 項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特別獎、15 項省級研究生創新成果。教育部博士學位論文連續 7 年、省碩士學位論文連續 4 年保持抽檢無問題。

          (四)實施一流學科建設工程

          深化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強化交叉融合,新增 3 個本科專業。持續實施高水平學科建設、基礎學科培育和優勢學科+計劃。圍繞智能、綠色兩大主題,做強土木建筑、機械制造兩大特色學科群,7 個學科上榜 2023 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2 個學科獲批服務地方活力績效評價遴選產教融合示范學科;新增化學學科進入 ESI 前 1%,工程學學科進入 ESI 前2.05‰,環境生態學潛力值提升至 0.933、計算機科學潛力值達到 0.551;16 人入選 2023 年度全球前 2%頂尖科學家榜單。

          (五)實施科技創新標桿工程

          持續推進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建設,獲批“濱海低碳混凝土技術”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和 3 個省高校國際聯合實驗室。獲批國家杰青和海外優青等基金項目 58 項、省基金項目100 項;實施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培育計劃,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 21 項、市廳級項目 108項。獲山東省科技獎 9 項、青島市科技獎 9 項,市級以上社會科學成果獎 31 項;授權國內外專利 392 件,專利成果轉化 112 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2 項。國際編號為 11139 的小行星,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被正式命名為“青島理工星”。建筑固廢垃圾處理科研成果在 25 個省市推廣應用,新簽訂社會服務項目1025 項。

          (六)實施人才引育工程

          全面落實教育人才集聚雁陣格局和筑峰行動計劃,修訂完善禮賢學者支持計劃實施辦法,積極探索“短聘 + 長聘”模式改革,制定《青島理工大學博士后管理辦法(修訂)》,高層次人才引育取得新成效,師資隊伍結構更加科學合理。新引進青年教師 123 人,培育國家級和省部級人才 12 人,培訓教師 1550 人次。選派 15 名優秀青年學術骨干教師赴海外知名高?;蚩蒲袡C構訪學,8 名教師到國內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訪學進修。連續兩年獲批國家杰青,國家海外優青和青年拔尖人才、泰山攀登計劃專家取得新突破。海洋環境混凝土技術教師團隊入選第三批山東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修訂績效工資實施辦法,發揮政策激勵導向作用,充分激發教師積極性和學校發展的內生動力。

          (七)實施開放與合作提升工程

          召開學校國際化辦學工作會議,系統謀劃開放合作戰略目標、任務和舉措。新增 13 所海外友校,啟動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土木工程專業“3+1”雙學士學位項目等國際聯合培養項目。首次獲批教育部“春暉計劃”合作科研項目。首次獲批中英機構合作探索基金。持續開展“國際交流講壇”,加強師生交流互訪,共派出師生 580 人次赴國(境)外高校交流學習,來校交流外籍師生達 148 人次。與廣西科技大學、浪潮集團、中國安全生產科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簽署重要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8份,加強了與政府和企業的對接合作。完善校院兩級校友工作體制,新成立北京校友會土木分會、繼續教育學院校友分會等校友組織,校友會總數達到 65 個。加強基金會建設及基金運作,基金會引進社會捐贈再創歷史新高。落實臨沂市與學校戰略框架協議,著手臨沂校區搬遷轉移各項準備、資產處置工作,加快推進臨沂新校區建設。

          (八)實施大學文化培育工程

          精心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在全省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首次斬獲一等獎,首次入選教育廳“高雅藝術進校園”高水平藝術團隊。強化社團管理指導,開展社團活動 400 余項,數十項精品社團活動受山東教育電視臺等媒體宣傳報道。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月活動,評選第六屆師德標兵 15人、校級最美教師 1 名、教書育人楷模 9 名。加強圖書和檔案工作 , 采購紙質圖書 41096冊、中外文數據庫 23 個、期刊 695 種 , 數字化加工檔案 1568 卷,建立“70 周年校慶專項檔案”,全年征集教職工、往屆校友捐贈的實物檔案 236 件。

          (九)實施校園精益化管理工程

          提升綜合服務管理水平,優化“一網通辦”平臺辦事流程。強化預算收入和支出管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制定《青島理工大學發展類項目庫建設管理辦法》,預算收入相比去年實際收入大幅提升。多渠道籌集辦學資金,加大學宿費收繳力度,學宿費繳費率創歷史新高。嚴肅認真扎實做好內部審計問題整改,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有關規定,加強資產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制定《青島理工大學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辦法(試行)》。整合優化房產資源,制定房屋資源定額配置試點方案,建立教學院部房屋分類動態管理、有償使用調節機制。提升實驗室建設管理效能,壓實實驗室管理責任。推進后勤綜合改革,加強食堂管理和托管食堂監管,健全飲水安全監管體系和服務經營單位監管體系,荷園餐廳獲評“山東省高等學校星級食堂”稱號。推進校屬企業高質量發展,保持校屬企業資產保值增值。

          (十)實施“幸福理工”建設工程

          全面改造升級智慧教室,學生公寓單體樓內全部增設浴室、實現學生洗澡足不出樓,全新的教師之家、體育教學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完成學生公寓樓空調安裝,完成市北校區與家屬院區供暖改造、解決了長期沒有解決的供暖社會化移交問題,積極推進老舊家屬區規范化管理,完成校園綠化補植補種和中央院系區南側水庫提升工程,鼎新廣場成為學校新地標,完善校園文化標識系統,校園環境和師生學習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暢通“青理 e 辦”平臺等師生意見建議渠道,及時回應師生關切問題,全面提升師生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成功舉辦 7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更加濃厚。

          各位代表、同志們,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正確指導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校黨委帶領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學校,向上級部門、社會各界、廣大校友,向全校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對照高水平大學建設和學校高質量發展要求、特別是與兄弟高校相比,我們還有不小差距,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如學校內部治理體系還有待完善,財政赤字壓力增大,高水平學科專業、博士點數量偏少,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不多,高水平人才隊伍結構有待優化,高質量發展后勁不足。我們需要進一步反思,盡快補齊短板,迎頭趕上。從學校內部看,學校內部治理體系還有待完善,財政壓力增大,高水平學科專業、博士點數量偏少,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不多,高水平人才隊伍結構有待優化,高質量發展后勁不足。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既要把握機遇、勇立潮頭,加快推進改革;又要保持定力、修煉內功,夯實高水平大學建設基礎,錨定目標、堅定不移地推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建設。

          二、2024 年重點工作

          2024 年對學校來說是極其關鍵的一年,既是機遇大年,也是挑戰大年。對全校干部教師來說,更是一個大考大年。今年是學位點審核增列之年,如何布好局、謀好篇,決定著未來學校發展的前景和高度。同時,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等都集中在今年,學校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都將在今年謀劃和推開。總而言之,學校面臨的硬目標、硬任務非常多。

          今年學校工作的總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廳的工作要求,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統籌學校改革發展和安全穩定,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全面扎實開展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啟動實施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加快推進雙高建設目標任務為工作重點,搶抓機遇、推進改革,保持定力、苦干實干,黨建引領加快推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持續強化黨建引領保障。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鞏固深化主題教育工作成果,切實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工作,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體系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二級黨組織書記“領題攻堅”行動,開展第二批“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推進黨支部評星定級管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二)優化完善內部治理體系。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 全力推動“十四五”規劃、“雙高”建設和學科設置專業優化調整等目標任務的攻堅落實,優化調整學??己宿k法、二級單位目標任務設定。充分發揮各級議事協調機構作用,進一步完善分級決策機制。深入推進依法治校,鞏固“規章制度宣傳落實年”活動成效,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積極推進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設。

          (三)抓實做好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召開本科教學工作大會,落實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會議精神,對照審核評估指標體系開展自評自建,以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為契機,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強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新增 5 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啟動“111”計劃、示范性基層教學組織、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省級本科教學平臺項目建設。持續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對接全省“十強產業”關鍵領域的專業,每個專業建設 10 門左右核心課程。做好專業認證與專業評估工作,加快推進專業特色學院和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培育,獲批山東省專業特色學院 2-3 個,力爭獲批山東省未來技術學院 1 個。推進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建設,加強學風建設成效,不斷提升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水平,扎實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務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

          (四)啟動實施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錨定學校學科建設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實推進學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實施方案,優化調整學校 10% 左右學科專業布點,增列 1-2 個國家急需、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發展的特色學科和交叉學科學位授權點。開展學科建設“五個一”行動。推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智造、網絡空間安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土木建筑、機械制造等優勢特色學科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交叉融合發展。持續支持數學、物理、化學和力學等基礎學科建設,加強文理學科交叉融合。

          (五)加快推進雙高建設目標任務。精準對接“十四五”規劃和雙高建設年度目標任務,確保目標任務落地落實。在人才培養上,新增國家級一流課程 10 門,獲批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1-2 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1 個,獲批教育部教學改革研究(實踐)項目 1 項;獲批省級教研教改重點及面上項目 14 項,其中重大(重點)教學改革項目不少于 8 項。新增申報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和產教融合示范基地 1 個;申報省部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 篇、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12 篇、研究生成果獎15 項。應屆本科畢業生深造率力爭達到 30%。2024 屆去向落實率居于省屬本科高校第一方陣,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率達到 95%,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獲獎總數較 2023 年增長 10%,位居省屬高校前列。在學科建設上,力爭獲批博士點(含專博)2-3 個。工程學進入并保持 ESI前 2‰,材料科學和化學學科穩定保持 ESI 前1%,環境生態學進入前 1%,計算機科學學科潛力值持續增長至 0.7。在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上,新增政府批建科研平臺 3 個,新增省部級平臺 2-3 個。力爭獲批部級重點實驗室。獲批省級及以上團隊 3 個,建設 2-3 個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積極影響的科研平臺和團隊。力爭獲批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 1-2 項。力爭發表高水平論文 1500 篇,出版學術著作 25 部,獲批國家級項目不少于 100 項,其中重大(重點)項目 1-2 項;省部級項目 130 項,科研課題經費力爭達到 3.9 億元。新增具有國家獎推薦資格項目 55 項。新增 PCT 國際專利、國外授權專利 130 項。力爭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130項、轉化經費 1500 萬,100 萬以上社會服務項目 32 項。實現軍工項目經費 900 萬元。人文社科方面,新增政府批建平臺 1 個。實現省部級及以上高水平科研項目獲批 35 項(其中國家級項目 9 項),科研經費達到 2500 萬元,獲社會科學成果獎 34 項,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 90篇,出版學術著作 15 部。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引進 70 名教師和 30 名師資博士后;高層次人才力爭引育 9-10 名,其中國家級 3-4 名。在國際交流合作上,新增有實質性合作的海外高校 5 所。新增出國境交流訪學(含 6 個月及以上)師生 360 人次,來校交流和任教外籍教師100-120 人次,國際學生 200 人次。以上任務都是硬指標,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責任部門要盯上靠上,協同部門要全力配合,各學院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年底高質量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六)全面提升綜合管理效率水平。更加注重管理質效,以信息化、數字化提升綜合服務管理水平,為完成年度各項高質量發展指標任務提供堅實保障。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全力做好多渠道籌資,多措并舉提高科研經費、創收培訓等收入,加強資金管理及往來款項管理,調動二級單位創收積極性。尤其是要在非學歷教育工作上下功夫,要強化榮譽體系與激勵機制建設,各學院及各部門都要在非學歷教育方面,增收創收、奮勇爭先并取得實效。要強化資產績效管理,進一步加強教學院部房屋空間資源定額配置與精益化管理,優化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平臺,推進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取得實效。成立學校工作專班、提級管理,推進山東路大學生公寓盤活利用工作。健全實驗室管理長效機制,壓實實驗室管理責任。提升后勤管理服務效能,推進校屬企業轉型發展。持續推進美麗校園、平安校園、智慧校園、幸福校園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師生員工提供舒心、順心、暖心、安心的校園服務和環境,齊心協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各位代表、同志們,全體師生員工與學校既是情感共同體、價值共同體,更是發展共同體,學校過去取得的成績凝聚了全體師生員工的辛勤汗水和聰明才智,學校未來的發展同樣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與艱苦奮斗。學校正處于一個極其關鍵的階段,希望全校師生員工切實增強主人翁意識,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中。切實增強目標意識,瞄準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細化工作方案,壓實工作責任,抓好工作落實。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早日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青島理工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1102次訪問,全刊已有2362930次訪問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